10
10
2017
42

WireGuard: 简单好用的 VPN

家里和公司电脑连接,因为厌倦了一个个做端口映射,有些还因为安全原因得走 ssh,所以决定弄个 VPN。之前使用过 OpenVPN,然而现在懒得再去配置 OpenVPN 的证书了,所以决定尝试一下新东西。

首先,去 WireGuard 官网上转了一圈,结果还是没弄明白怎么配置。后来尝试了一下 demo,把服务端和客户端的脚本分别看了一下,才弄明白。其实在 WireGuard 里,客户端和服务端基本是平等的,差别只是谁主动连接谁而已。双方都会监听一个 UDP 端口。双方都需要一对密钥。双方都需要把对方的公钥加进来。最后一步,谁主动连接,谁就是客户端。因为家里路由器有公网 IP,我做了端口映射,所以我当然是从公司连家里方便了,用不着麻烦的打洞脚本。

首先 pacman -S wireguard-tools 安装。这也会安装上 WireGuard 的内核模块。然后使用熟悉的 ip 命令添加并配置 WireGuard 的网络接口:

# 生成密钥对
wg genkey | tee privatekey | wg pubkey > publickey

sudo ip link add dev wg0 type wireguard
sudo ip address add dev wg0 192.168.58.1/24
sudo wg set wg0 listen-port 60010 private-key privatekey
sudo ip link set wg0 up

这是我家里的配置。使用的是网段 192.168.58.0/24,因为 56 是 vbox 虚拟机用的,57 分配给 lxc 和我的网络命名空间了。指定了一下监听的端口号。我把之前给 mosh 配置了转发的端口号中最高的那个挪用了。

公司里也是同时的配置,只是不需要指定监听端口号,然后把家里那边设置成 peer,并且连过去(相同的命令我没写):

sudo wg set wg0 private-key privatekey peer 这里是公钥 endpoint 家里的IP:60010 allowed-ips 0.0.0.0/0 persistent-keepalive 180

allowed-ips 指定过来的 IP。这里没怎么限制。persistent-keepalive 是为 NAT 设置的。WireGuard 本来很安静,不需要说话的时候就不说话,但是要往 NAT 后边的主机发送信息,需要经常通信,让 NAT 记得对应的映射关系。

然后家里那边也需要添加一下公司这边的公钥:

sudo wg set wg0 peer YiyFylL+1Dr3j2Cyf0lwXQYz2qaNwm3XyV5YvMFp3Vs= allowed-ips 192.168.58.2/32

IP 限制加上也是没有问题的。这里就不用加上 endpoint 了,它连过来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WireGuard 是支持漫游的,也就是说,双方不管谁的地址变动了,WireGuard 在看到对方从新地址说话的时候,就会记住它的新地址(跟 mosh 一样,不过是双向的)。所以双方要是一直保持在线,并且通信足够频繁的话(比如配置 persistent-keepalive),两边的 IP 都不固定也不影响的。

最后,用得不错,可以把这几条命令写到一个 systemd service 文件里,就可以不用每次敲一串命令了,也可以做到联网后自动启动。


刚刚找了一下,其实之前使用的证书什么的还在,而且还没过期。而且因为弄 nghttpx,用了一下 xca,比 easy-rsa 好用很多呢。不过 WireGuard 的双向漫游很棒啊~

Category: 网络 | Tags: linux 网络 UDP
9
28
2017
9

To hup or not to hup

故事起源于同事想在后台跑一个服务:

$ nohup node xxx.js &

一切如愿。

——是吗?

实际情况是,这时退出 bash 是如愿了,但是直接关掉终端窗口的话,那个服务会死掉。

bash 奇怪行为之五

(我好像没有写前四个耶。等有时间了简单写一下吧。)

man bash 然后搜索 SIGHUP,你会发现,其实默认设置,bash 正常退出时,根本不会杀害后台进程。它们会和从脚本里运行时一样欢快地继续跑下去。只有 bash 因为收到 SIGHUP 而退出时,它才会给后台进程发 SIGHUP。

所以,直接 Ctrl-D 或者 exit 退出的话,(处理好了重定向的话,)要不要 nohup 都一样,进程不会死。

zsh 默认退出时会给后台任务发送 SIGHUP(除非你 disown 了)。

但这还是不能解释关窗口的时候,服务为什么会死掉呀?nohup 不是已经忽略掉 SIGHUP 了么?

与众不同的 nodejs

通常情况下,nohup 工作得很好。但是,UNIX 世界里来了位不了解、也不愿意遵循 UNIX 传统惯例的年轻气盛的小伙子。

我还记得 npm 直接往 /usr 下安装东西。

我还记得 npm 把 http_proxy 当 https_proxy 而我的缓存代理不支持 HTTPS,造成无法安装任何东西。

现在,nodejs 将所有信号的处理重置为默认行为,除了它自己想处理的那几个。

「nohup?那是什么鬼?我搞不懂!」nodejs 说,然后它被 SIGHUP 杀死了。

结语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

Category: Linux | Tags: nodejs linux bash shell
9
24
2017
13

书签搜索:藏在书签里的搜索引擎

最近开始用 Firefox nightly 了。纯 WebExtensions 时代就要来临了,然而 WebExtensions 还不能访问浏览器搜索引擎,所以我没办法选中文本,然后选个正确的搜索引擎了……

我之前使用的是 FireGuestures。选中文本,一个手势弹出我所有的搜索引擎,然后选一个使用。挺好挺方便。然而看现在使用 WebExtensions 的搜索扩展,因为无法访问浏览器搜索引擎,所以都是内置了几个搜索引擎,最多让用户手动添加自己想要使用的。多麻烦啊,而且还要维护额外的数据。

而火狐从一开始就可以「为此搜索引擎添加关键词」(如下图)。虽然也叫「搜索引擎」,但是并不是搜索栏用的那个,而是带关键字的书签。对于 GET 请求的搜索,是在 URL 里把搜索词写作「%s」。对于 POST 请求,「PostData」是用户看不到、扩展也访问不到的,也不能被同步。不过大部分搜索都是 GET 嘛。功能上是弱了一些,比如不能在只有关键词、没有搜索词的时候打开主页。但是书签可以同步呀!

添加用来搜索的书签

于是,利用书签来存储、同步搜索引擎的扩展——书签搜索——诞生了!效果图如下:

使用「书签搜索」上下文菜单

(这个其实是之前《改了一下 GTK 3 的默认主题》的配图 :-)

感兴趣就前往安装书签搜索吧~喜欢请给小星星(AMO 和 GitHub 都可以给星星的哦)~遇到问题请点击右侧「用户支持网站」报告~


这是我的第一个 WebExtensions 扩展,也是第一个正式发布的火狐扩展(其实也支持 Google Chrome 和 Opera;Microsoft Edge 没有尝试,大概也支持吧)。WebExtensions 写起来比 XUL 舒服很多,最主要是文档全面了!不用像写 XUL 那样,拿浏览器工具箱找要修改的 DOM,然后满世界找自己需要的 API。WebExtensions 提供的 API 就那么点,在 MDN 上都有写。另外就是 JavaScript 这些年来进步很大,越来越像 Python 了!可惜 Google Chrome 和 Opera 它们的扩展还不使用 Promise、不能用 await,不然写起来更舒服了。

9
21
2017
16

使用 Prince 转换 HTML 文档给 Kindle 阅读

ZeroMQ 的指南文档很长很长。我想放在 Kindle 里,上下班的时候看,长知识又不伤眼。

首先尝试 Push to Kindle。就是本博客每篇文章下边都有的那个链接里的东西。试了好几次终于成功了。然而,章节标题看不出来跑哪儿去了也就算了,代码去哪儿了?注意格式啊!

于是换浏览器,HTML 转 PDF。顺手按 F12,把每个标题右边的导航链接删掉了。然后打印~代码格式没有坏哦~然而,还是有很多代码没显示出来,倒是显示了一堆其它语言代码的链接……继续 F12 改样式表修了。这些都是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在我不断地调整页面大小的时候,我的火狐每次「准备……」的过程都特别漫长,那个负责转换的子进程吃很多很多 CPU,还卡死了所有它负责的标签页……终于,在等待近半小时它还没准备好的时候,我失去了耐心,杀掉了那个火狐子进程,换 Prince 了。这次我体会到多进程架构的好处了:页面卡了,换个标签页打开,分配到另外的子进程的时候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Prince 是个非常不错的 HTML 转 PDF 软件。免费版本会有个它自己的图标放第一页右上角,没啥问题,打印的时候也不会出现。要是你非要去掉它的话,也可以找个 PDF 编辑工具删掉它。

然后是确定页面大小。因为代码的行都比较长,我决定横屏阅读,也就是「landscape」模式。然后拿尺子量了一下,差不多是 9cm×12cm。维基百科告诉我 Kindle Paperwhite 是6英寸的屏幕,但是我没有弄明白它的长和宽到底是多少,所以还是动手测量了。因为 Kindle 上字显示小一些也挺清晰的,所以我把短边乘以了二(好像并不合理啊,因为已经是 landscape 了,应该两边同步放大才对;不过其实我一开始想的是一页占两屏……)。

然后再加上针对 ZeroMQ 文档的修改,得样式表如下:

td + td {
  display: none;
}

.collapsible-block-folded {
  display: none;
}

.collapsible-block-unfolded {
  display: block !important;
}

.collapsible-block + br + span {
  display: none;
}

body {
  font-family: serif !important;
}

@page {
  size: 18cm 12cm landscape;
  margin: 0;
}

然后让我们的王子干活啦:

prince -s zguide.css zguide.html -o zguide.pdf

因为需要反复尝试,所以我已经把 ZeroMQ 那个巨大的 HTML 下载到本地了。

最终成果在这里。因为页边距为零,所以在一般的阅读器里看起来挺难看的,但是在 Kindle 里就挺适合了~

Category: Linux | Tags: kindle prince
9
15
2017
44

放弃 you-get,转投 youtube-dl

you-get 是一个视频下载工具。我于五年零一周前(2012年9月7日)在 AUR 打包并维护其 git 版本。当时还是叫 python-you-get-git,后来根据 Arch 官方的推荐,与语言没什么关系的软件不带语言前缀,改名为 you-get-git

youtube-dl 是另一个差不多同时期出现的视频下载工具,一开始主要针对 YouTube 等跨国网站。

选择 you-get 一部分原因是当时它对国内网站的支持更好,另一方面也是支持国产。但是今天,我决定放弃 you-get 了。

五年来,我一直是支持 you-get 的。也尝试过向其贡献代码。目前已经有29个提交被合并,排名第五位。基本上都是一些很小的修改,比如编码问题、未回收的僵尸进程、标题的反转义、ffmpeg 命令的特殊字符转义、支持 python -m 调用、视频链接的解析更新和扩充、进度条的修正和优化,等等。

其实这些年来,我一直想做更多事:

  • 可选地使用 requests 库,以提高解析速度,改善用户体验
  • 支持使用 aria2c 下载视频链接
  • 支持网易云课堂的更高清晰度的未内嵌字幕的视频(pr#1002
  • 解析更准确的信息
  • 一些其它网站的解析器(比如 bilibili 的 bangumi.bilibili.com 子域)

但是,其中很多都没能完成。勉强完成的也很奇怪:明明是针对网易云课堂的解析,我还非得关心网易云音乐。一直以来,我对 you-get 的修改都是事倍功半。我也曾尝试过更深入的修改,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要改就得改很大很大一部分代码,然后完全没有办法保证其正确性。就像今天的事情一样。

我花了数小时的时间,牺牲睡眠,把命令行选项解析由 getopt 改成了 argparse(pr#2260)。促使我做此修改的原因是,我想下载 bilibili 一整个播放列表的视频。我记得 you-get 有下载整个播放列表的功能。但是我读了好几遍 help 信息,都没有找到那个选项。我记错了吗?阅读源码之后,我终于找到了那个选项。同时,我也看到了在 C 和 bash 代码里经常看到的,一长串 if/else 来解析命令行选项。翻了好几屏。

当一个相对独立的代码片断翻屏时,bug 数量会骤增。

曾经在公司里遇到过一个 case,非常直接地证明这句论断是有多么正确。那个函数刚好超过一屏数行,而在第二屏的那部分代码,有个「}」和「return」的顺序写反了。我也是拿 Vim 的匹配括号跳转功能才发现的。

当然了,不管怎样的代码,不动它是不会出新问题的。然而我动了它。回报我的是两个局部变量名忘记改了:pr#2346pr#2355

这种问题在 nvchecker 重构以支持 aiohttp 时并没有发生。为什么呢?我们有测试。如此明显的问题,只要 cover 了必然会发现。所以我可以放心大胆地重构。

you-get 呢?you-get 也有测试。我在提交 pull requests 之后有个习惯:盯着未完成的测试,直到它变绿。如果红了,赶紧看看是不是自己代码的问题,是就赶紧修掉。一些项目(比如 Tornado)的测试本地跑起来要配置环境、装不少东西,太麻烦了,所以我习惯先提了 pr,然后等 Travis-CI 的结果。可这次,测试过了。但是有两个重要的功能却并不能正常工作。

其实呢,对于这种简单的错误,通常 linter 会告诉我的。我有装 neomake,全面支持各种 linter,用起来十分惬意。但 pylint……就像 jslint 一样,我很讨厌它们。因为它们不仅检查潜在的问题,同时还检查代码风格。而代码风格这事是每个项目单独配置的,而不是开发者自己配置好,然后让自己参与的所有开源项目都遵守。不过今天我也终于知道了另一个 Python linter——pyflakes 很对我的味口:只管问题,不管风格。

总之呢,由于各种原因,重写中出了这么两个直接立刻让用户不能用的 bug。很抱歉。一般来说,出错了就改呗。更深入一些,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今后怎么避免同样的错误两次出现(早年向 Tornado 提交代码时,Ben Darnell 一个简单的行为教会了我一件事:修了 bug 就写个对应的测试)。但是 you-get 的协作者 rosynirvana 不按惯例来,反而要求放弃此修改。如果就如此也就算了,后续讨论中我意识到了一个真相——为什么我在 you-get 上的工作如此困难?

The best part of you-get is that it's not so pythonic so those who only know js or as3 can take part in, moving from the universal getopt to a py-domain-specific library cannot be a nice idea.

source

What library nowaday pythonists love do not really matter here because those one know js and as3 can contribute even more in this project.

source

因为 you-get 根本就是反 Pythoner 的!作为一个 Python 项目,you-get 想要吸引的是 JavaScript 和 ActionScript 3 开发者!

我很震惊。

  • 作为 Python 开发者,我已被他们刻意排斥在外。
  • 作为 JavaScript 开发者,我还是觉得 C 好难写,还是 pythonic 的代码比较好维护啊。
  • 作为 C 开发者,我倒是对这种长达数屏的作用域见怪不怪了。不过重复的逻辑,咱一般会用宏之类的手段给整成声明式的啊。

所以,我的努力注定不会有多少效果。

然后,我看了一眼 youtube-dl。其实就瞟了一眼,也没看出太多东西来,但是

  • 按 URL 进行正则匹配的,网易云音乐和网易云课堂可以分开处理了!
  • 解析器以 class 表达,有组织有纪律!不用用 Python 的语法写 C 了!

我 disown 了 AUR 和 [archlinuxcn] 里的 you-get-git 包。关闭了未完成的 issue 和 feature pr。等修复 argparse 引入的错误的 pr 被合并(不管是只修正问题还是退回到 getopt),事一了,我就删掉仓库,只保留网易云课堂的高清视频解析代码(花了我一整天的)。已安装的 you-get 暂时保留,但首选 youtube-dl,遇到问题有时间就去修一下。已经投入到 you-get 的时间是沉没成本,不必留恋。

Category: python | Tags: python 编程 软件开发
9
11
2017
3

等连上互联网之后再来找我吧

最近公司弄了 Wi-Fi 登录。就是那个叫 captive portal 的东西。

Android 早就会在连接 Wi-Fi 时检测网络是不是要登录了,为此 Google 弄了个 /generate_204 的 URL。小米、高通、USTC、v2ex 也都提供了这个东西,方便广大中国大陆 Android 用户使用。(我发现我的 Android 使用的是高通的地址,没有用 Google 的。)

但我使用的 Arch Linux 自行开发的 netctl 网络管理工具没这种功能。火狐倒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加上了,不过使用的地址 http://detectportal.firefox.com/success.txt 是返回 200 的。

所以我启动火狐就可以看到要登录的提示了。然而问题是,其它程序不知道要登录啊。像 offlineimap、openvpn、rescuetime 这种还好,会自己重试。可每次网络需要登录的时候 dcron 就会给我发一堆邮件告诉我我的 git pull 都失败了……当然还有我老早就注意到的 pkgstats,经常会因为启动过早而无法发送统计数据。

所以呢,得想个办法,等连上互联网之后再跑那些脚本啊服务什么的。

检测是不是连好了很简单,不断尝试就可以了。但我需要一个系统级的 Condition 对象来通知等待方可以继续了。然而我只知道 Linux 有提供信号量。难道要自己弄共享内存来用么?

#archlinux-cn 问了一下,farseerfc 说试试命名管道。我想了想,还真可以。只有读端的时候进程就会阻塞,一旦有写端就能成功打开了。当然没有读端的打开写端会打不开,不过没关系,反正这进程也不能退出,得一直拿着这个文件描述符。

没想到很少用到的命名管道有意想不到的用法呢。我以前还为了不阻塞而专门写了篇文章呢。

于是负责检测网络连通的 check-online 和等待网络连好的 wait-online 都写好了。

check-online 应当是个服务。那就交给 systemd 吧。然后……systemd 不是有个 network-online.target 么?正好可以让 check-online 来达成这个目标呢,多合适呀。

于是服务写好了。测试了几天,大成功!不仅 wait-online 很好地工作了,而且我发现 openvpn 和 pkgstats 自动排到 network-online.target 后边去了。nginx 的 OSCP staple 经常因为 DNS 失败而无法成功,我也可以在联好网之后去 reload 一下它了。(不是强依赖,我可不希望连不上网的时候我本地的 wiki 也访问不了。)

整个项目就叫作 wait-online,在 GitHub 上,欢迎送小星星哦~Arch Linux 包可以从 [archlinuxcn] 仓库 安装 wait-online-git 包。

9
9
2017
5

改了一下 GTK 3 的默认主题

最近开始用 Firefox nightly 了。它使用 GTK 3,于是对 GTK 3 主题的不满也逐渐表现出来了。

首先是选中的文本,以及菜单项。默认的那个蓝色太深了,我还是更喜欢 GTK 2 mist 主题那个浅蓝色。

然后,我是使用亮色主题的,黑黑的 tooltip 提示框太违和。而且边距那么大,多浪费空间啊。改成 GTK 2 时代那种简单的样子好了。

最后,那个又细又黑的滚动条好讨厌。改掉改掉!

最终效果图(好不容易才把这么多东西截到一张图里喵):

GTK 3 Adwaite tweaked

~/.config/gtk-3.0/gtk.css 代码:

/* For Adwaita {{{1
 */
/* scrollbars {{{2
 */
scrollbar {
  border-radius: 0;
  background-color: #eaeaea;
}
scrollbar slider {
  background-color: #bfbfbf;
  border-color: transparent;
  border-width: 4px;
  min-height: 10px;
  min-width: 10px;
  border-radius: 0;
}
scrollbar slider:hover, scrollbar slider:active {
  background-color: #bfbfbf;
}
/* tooltip {{{2
 */
tooltip {
  border: 1px solid #808080;
  background-color: rgba(254,254,228,0.9);
  border-radius: 0;
  padding: 0;
}

tooltip * {
  color: #000;
  padding: 0;
}
/* others {{{2
 */
*:selected, menuitem:hover {
  background-color: #d6e9f8;
  color: currentColor;
}

/* Vim modeline {{{1
 * vim:se fdm=marker:
 */
Category: Linux | Tags: css gtk3
8
31
2017
17

新的火狐,新的旅程

Firedoge

今年底火狐将不再支持旧的基于 XUL 的扩展了。火狐53已经不支持 GTK 2 了。每人一只与众不同的火狐的时代行将结束,而生活仍要继续。

使用 ESR 版本只是短暂地续命罢了,stylo 也用不了。正巧ヨイツの賢狼ホロ[archlinuxcn] 仓库打包了可以与已有版本共存的 firefox-nightly 包,于是新的旅程开始了。

一开始,我尝试喂给它旧的 profile(复制了一份,然后用 firefox-nightly -no-remote -P 启动)。我原本有64个扩展,结果只有六个还兼容……

不如像之前升级火狐4那样,重练好了。重新取一块干净的画布,从头开始。

结果比预期中的好很多。

首先,新火狐很快。我不想办法关动画了。我不担心开新的窗口耗时了。多进程的架构也使得我不那么害怕单个标签页卡死导致什么也做不了了。不过不知道是进步明显,还是我那几十个XUL扩展太拖累了。

然后,同步很好用。虽然同步的内容有限,但是比手工搬移一些数据好多了,也可以把标签页发送到另外的设备阅读。同步的数据包括:书签,历史,表单自动填充,密码,从AMO安装的扩展(不过只会安装最新稳定版),部分首选项(只是一部分,所以还是有不少需要手动调整)。打开的标签页也可以从另外的设备看到。我同时也在 Android 上登录了同步,这样访问历史可以同步,方便在不同的场景下继续阅读。

不过也有点问题。首先是 tampermonkey 支持同步从URL安装的脚本,但是呢,一开始它没同步过来,我手动安装了。然后它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同步了一份,于是重复了。删掉重复的,又过了一段时间,同步过来的那份也消失了……

还有一些设置上的调整。about:config 打开,搜索 x-western,改成 sans-serif 字体。剩下的中日韩字体设置,这次我直接在 fontconfig 那边配置了,就不用在火狐里点来点去的了。

安装中文语言包之后([archlinuxcn] 源里有),搜索 locale,把 en-US 改成 zh-CN。

搜索 urlbar,关闭自动填充、双击全选、隐藏 http:// 和 ftp://,地址栏建议数量增加为15,关闭搜索引擎的建议。

定制一下工具栏,使用紧凑布局,把不需要的扔掉,用得少的放进收纳盒里去。RSS 按钮丢最右上角好了。侧栏还是显示左边吧,那按钮也放左边来。

导入旧的书签。开了同步的话,注意一定不要从备份中恢复书签!因为恢复的时候会删掉已有的所有书签,包含移动端书签。导出成 HTML 再导入就会合并了。

打开 InoReader 设置界面,把 InoReader 添加为RSS阅读器。

最后就是各种扩展了。许多扩展没有迁移到 Web Extensions,但是一些还是有替代方案的。具体可以看这个表格。然后是配置这些扩展,包含各种扩展数据的导入。

还有很多扩展没有替代品,那也只能放弃了。有些扩展目前是不可能在 Web Extensions 上实现的。至于 UI,算了,接受现实吧。其实 nightly 的 GTK 3 界面做得比最开始的版本已经好了很多。

哦对了,我还换了个轻量级主题。之前使用的 White Lily,已经下架很久了。这次我换了这个,明快简洁,挺好看的。

具体扩展的介绍,我单独写了一篇

在导入网易云音乐的播放列表(我没有登录)的时候,我还发现一个事儿:火狐52的 devtools 有 bug,并不会显示 localStorage……

总体感受,忍痛割爱之后,又是一片新天地。nightly 确实很快。

Category: 火狐 | Tags: 火狐 网页 浏览器
8
14
2017
0

我为什么离开新浪

时隔两年,终于还是来写这篇文章了。

其实之前已经想写过多次,但是部分内容写起来十分消耗精力,所以一直没动手。但现在无所谓了。

名字问题

每个人都有名字。大部分人的名字都不是自己的,因为那是父母起的。自己相信它是自己的,然后不知道是它真的变成了自己,还是自己变成了它

然而我不要变成它。

在自由之前,呃,也就是经济独立、远离父母之前,我其实对于我自己是没有太多感受的。只是不断地按照他们的要求或者自己的兴趣,学习科学知识,上学考试,吃饭睡觉。甚至给仇人下跪。

后来,我终于自由了。至少是在客观上自由了。我开始渐渐地觉察到自己的存在,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感受。我开始变成真正独立自主的人。

然而,那个人给起的名字,却总是提醒我,曾经的伤痛,曾经只能把自己的想法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不敢说出来,曾经不怎么敢说话,怕稍一不小心,哪句话就会激怒那个人。曾经为了生存,我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好不招惹麻烦。

那是我不愿意面对的过往。我宁愿永远忘记它们,当作一切没有发生过。但是,看到那个人给起的看似威武、实则俗气的名字,我经常会想起那个人,想起那个人的凶狠,想起那些黑暗的日子,想起那些我憎恶暴力的缘由。

所以我非常厌恶实名制。支付宝有个界面会显示身份证姓名,所以不管它说有多少多少优惠我都不去。招商银行 app 开始在主界面显示身份证姓名之后,我也开始尽量避免使用它。

我之前的工作,都不太需要用到身份证上的名字。其实同事之前不用很容易啦。但是在新浪,每天早上一到公司,各种登录名都是那个名字的拼音。而且密码是动态密码,必须手动输入,所以通过编程自动登录是行不通的。

想想看,每天一早,你就不得不面对自己最想遗忘的事情,你还能好好地工作吗?

我跟 HR 的人反映过登录名的问题,然而并没有得到明确的回复。

我当然考虑过改名的事情了。我之前已经在知乎上问过相关问题。我也在利用不多的机会探听父母目前对我改名字的意见。我在意父母的意见,不是因为我有多在乎他们,而是因为改名需要的户口本在他们手里,而且我得在他们附近去办手续。目前看来还好,但是惨痛的经验使我明白,那个人是完全不能以理智所理解和预测的,所以我还是得做好应对最坏的情况的准备。秋天回去改名吧,夏天太热,心力不足,我怕出事。也不知道拿到新身份证之前坐高铁会不会有问题。

跳板机

新浪使用跳板机,上边跑个 script 程序记录用户操作。设计者的意思是,你们只需要在服务器上手敲命令就可以了。但是我需要传文件啊!需要跑脚本啊!在新浪,想往服务器上传个文件,需要以下步骤:

  1. 使用一个脚本把文件上传到专门的服务器
  2. 在跳板机上使用另一个脚本下载文件
  3. 使用 scp 命令把文件传到目标服务器

多了两步。而且这些步骤没办法使用脚本处理,因为没办法从本地在跳板机上执行命令。script 程序的存在使得无法通过 ssh 命令直接执行命令。

有人说,把所有操作放服务器上操作就好了嘛。可是给我服务器的 root 权限来装各种工具吗?而且 CentOS 6 的软件都死旧死旧的,给我换成 Arch?还是自己装需要的版本,然后再也不升级,直到遇到CVE-2017-1000117然后被入侵?然后装好图形界面我 VNC 过去?不然我怎么让服务器里的 Vim 控制我本地的输入法呢?怎么给浏览器发 URL 呢?怎么复制粘贴大段文字呢?

当然了,这个跳板机是不支持密钥登录这么方便的方式的。也不支持普通密码登录。动态密码,看你还怎么用脚本!

这就像,明明你有架飞机可以很快抵达目的地,但是对方规定你必须在他们边境上滚下来,换上马车慢慢走到天荒地老。

不测试,直接上线

开发完毕,然后呢?上线!

没有测试环境。连本地测试环境都没有,因为没人知道那东西怎么搭。真真正正的 push to deploy。连编译期检查都难。颤抖吧,开发者!敲错了一个字符,直接影响到至少 1/3 的用户!

我喜欢 Rust。在 Rust 之前我喜欢 Haskell,虽然它很难。这两门语言的特点是,类型系统很强大,以至于很多时候,类型检查通过了,代码就是正确的。我更喜欢 Rust 的原因之一是,Haskell 有异常。有时候明明通过了类型检查,但是跑起来,BOOM!文件打不开,或者取了空列表里的元素,就崩掉了。在 Rust 里我不可能会忘记处理它们。

我喜欢有信心地开发。开发完成,测试通过,上线。回家安安稳稳地睡觉,休息日放心大胆地不想不看工作上的事情。甚至开发完成,我就可以忘记它的细节,因为我不需要不断地去修各种不小心导致的 bug。我喜欢把 bug 消灭在襁褓之中,而不是等着它潜伏下来,趁人不备狠咬我一口。

所以我讨厌 PHP 扩展的开发。没有文档,只能翻源码。然而我一时半会看不完近千万行的代码。所以我开发完之后根本没把握自己开发的东西能够一直正确地运行下去。我不知道换下一个版本的 PHP 它会不会崩掉。我用 valgrind 检查了,但是我仍然不知道我是不是正确地释放了内存,有没有遗漏,有没有释放了不该我释放的内存。

可是,连最基本简单的测试都没有,我有什么理由认为我的代码不会出问题呢?连 Rust 都要有测试,何况 C?我又不是高德纳,能够洋洋洒洒写一大段代码还没有问题。我刚写好的代码,有明显的错漏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软件项目是工程,又不是艺术。我只要在交付的时候保证质量就好了嘛,为什么要求一次就写对呢?

结语

当然,离开新浪还有其它一些因素,我就不说了。

本文关闭评论,因为有些事情,我不介意公开,但并不想持续被提及。

Category: 未分类 | Tags:
8
13
2017
19

师者不师,学生不学

忆往昔学生生涯,师者不师,学生不学。

小学二、三年级,数学老师、班主任刘静,年轻女性,脾气暴躁,喜欢用教鞭打讲台上的粉笔,也喜欢体罚。她女儿吴灿也在班上,经常被拖出来家暴。

五、六年级,微机课老师张攀,喜欢成绩优秀的小女生,不喜欢我。问问题当没听见,稍微犯点错就被吼。

四——六年级数学老师曺某,教书死板。试卷要求填空 1/7 < ___ < 1/6。标答是 13/84。而我填 2/13,被判错。然后曺某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证明 a/b < (a+c)/(b+d) < c/d 不成立,怎么办呢?举例子算。然后算的时候给算成 (a+c) / bd,发现值太小了。于是成功证明 2/13 要么大于 1/6,要么小于 1/7。后来中学的时候,学了不等式,我还专门花时间证明过我的方案是普适的。可是有什么用呢?

初中数学老师兼主任,喜欢揪人耳朵,喜欢叫学生去批阅作业。白打工、没有好处。

初中语文老师、班主任,有次考试我没能按时起床,骑着摩托跑来接我,丝毫不顾我还没睡醒,对发生的事情完全不能理解。

高一英语老师,知识渊博、讲课旁征博引,高二时走了。理由是:眼睛总是红红的,被认为有红眼病;同时教高三太忙。

高二、三英语老师,经常被我质疑试卷的标答。为了维护标答的神圣性,扯各种牵强的理由。

高中语文老师,建议我们多看文学杂志。后来上复习、自习课我看杂志被她收走,看完了再还过来……

高三,学校对高三学生关闭图书馆借阅权限。理由是让学生专心读书备考。

高三,之前一起打乒乓球的伙伴都专心做习题去了。

大学,网页设计课,大作业。我做了纯 CSS3 菜单,以及几个 JavaScript 脚本网页,精心制作了页面内容。但可能因为主题仿照 WordPress 默认主题,又因为紧张讲解得不好,只得了85分。

大学,数据库课。老师心血来潮,在课堂上演示 SQL 查询,结果试了好多次,SQL Server 都报错,无法执行。

大学,网络课老师实践经验丰富、讲课趣味十足。唯一不足的是,网络课内容一展开就丰富无比,他讲课的时间不够用了……然后学生们不喜欢,因为他讲课内容丰富多彩,又不划重点,学生们不知道该为学分背诵哪些内容。

大学,编译原理课,我准备好好学习。但一开始有一个重要的公式有印刷错误,因为没睡好所以去得晚坐后排,教室里闹哄哄的,我一不留神没听清老师说公式要怎么改。于是后边的内容都无法理解了。整个编译原理课就废掉了。

大四,面向对象课试听。老师的观点和讲解非常具有启发性。但是选课学生寥寥无几,因为大部分学生的学分已经够了。

师者不师,学生不学。悲矣。

Category: 未分类 | Tags: 随思 教育

| Theme: Aeros 2.0 by TheBuckma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