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11
2016
19

MongoDB 到底要吃多少内存?

发现一只32G内存的服务器,上边跑了几个 sharding 模式的 mongod,把内存吃到只剩下4G,8G swap 更是丁点不剩。

我见过吃内存的 mongod,可没见过大胃口的 mongod 啊。不过以前我也没怎么见到在这么大内存的机器上跑的 mongod。不过不管如何,把 swap 全吃掉总归是不对的。

于是翻了翻 mongodb 源码,发现出现这种情况还真是机器的配置的问题。代码里有这么一段(在 GitHub 上的位置):

        if (cacheSizeGB == 0) {
            // Since the user didn't provide a cache size, choose a reasonable default value.
            // We want to reserve 1GB for the system and binaries, but it's not bad to
            // leave a fair amount left over for pagecache since that's compressed storage.
            ProcessInfo pi;
            double memSizeMB = pi.getMemSizeMB();
            if (memSizeMB > 0) {
                double cacheMB = (memSizeMB - 1024) * 0.6;
                cacheSizeGB = static_cast<size_t>(cacheMB / 1024);
                if (cacheSizeGB < 1)
                    cacheSizeGB = 1;
            }
        }

大概这就是决定它自己要用多少内存的代码了。先留出1G,然后再留出40%,剩下的能吃就吃!于是,好几只 mongod 开始抢食了!默认vm.swappiness=60的内核看到内存快用完了,于是开始往 swap 挪。结果造成内核挪多少,mongod 吃多少……

这种情况在机器内存少的时候没有出现,大概是因为内存少的时候,mongod 留出的比例比较高,内核就没那么卖力地把数据往 swap 上挪了。而且这次是好几只 mongod 哄抢呢。

Category: 网络 | Tags: 数据库 linux mongodb
1
25
2015
17

MySQL 之九奇坑

使用了一段时间的 MySQL,体验与使用 PostgreSQL 完全不一样。使用 PostgreSQL 时,「it just works」,而 MySQL 则是「it just doesn't work out of box」。

时间戳与整数

MySQL 有个数据类型叫TIMESTAMP,顾名思义,就是时间戳,支持的时间范围是从UTC 1970年元旦凌晨零点到UTC 2038年元月19日三点14分零七秒。毫无疑问,这是个32位的 UNIX 时间戳。

那么你觉得,当 MySQL 在整数和这样的时间戳之间比较时,会发生什么呢?报错?还是把整数转成时间戳?或者把时间戳转成整数?都不是!MySQL 会首先把整数以十进制转成字符串,然后再把字符串转成时间。也就是,20141028000000这么大的整数,会转成字符串,然后按时间的格式理解,变成2014年10月28日凌晨零点

直接把字符串转成时间没问题。可是,谁会把时间表达成如此奇怪的整数呢?

布尔值

MySQL 有个叫BOOL的类型。可是,它的文档位于数的类型章节之中。而且,它仅仅只是TINYINT(1)的别名!这意味着,MySQL 中的布尔值与整数 0 和 1 是没有分别的。连 Python 都不如,至少 Python 的 bool 是 int 的子类。

于是乎,明明 SQLAlchemy 定义时写的是布尔类型,结果因为表结构是 SQLAlchemy 自动解析的,取出来就变成了整数。

比虚设更讨厌的 CHECK

与上例类似。看起来,MySQL 是支持CHECK约束的。但是不能被表面现象蒙蔽了,文档后面写着「The CHECK clause is parsed but ignored by all storage engines」。只解析,假装自己支持,但是没有作用。这个问题在2007年二月有人报告了。近八年了,依旧如故。

继续骗人:utf8不是 UTF-8

MySQL 似乎从很早开始就支持一个叫utf8的编码了。可是,你往数据库里插入一个「😄」(&#128516;)字符试试?你可以直接在本文后边评论试试。这个字符及其后的字符会消失,因为 MySQL 的utf8只支持 BMP(基本多文种平面)范围内的 Unicode 字符。也就是,MySQL 的utf8使用三字节表达,因此只支持 U+0000 到 U+ffff 范围内的字符。我曾经有篇文章就是因为插入了音调符号而被截断,现在只能小心地使用 HTML 转义形式来写了。

Arch Linux 的 AUR 也使用 MySQL,因此也遇到了字符神秘消失的事件。

如果使用的是 5.5 及以上的版本,可以使用一个 MySQL 称为utf8mb4的字符集,也就是用四字节表达的 UTF-8 编码。明明 UTF-8 是为了统一编码而诞生的,结果又被 MySQL 给分裂成了两个。

binlog 格式

通常,软件会默认一个尽量普适的配置,让大多数人不需要折腾就用着很爽。MySQL 反其道而行之,binlog 默认使用STATEMENT。然后,一不小心使用了它不支持的查询就报错了,让人经过 Google 之后再手动给设置成MIXED格式。

并发删除和更新

MySQL 默认的事务隔离级别是repeatable read,看上去比 PostgreSQL 默认的read committed级别要高。但是呢,有一些很怪异的行为。

两个事务 A 和 B 开始了。A 读取数据库发现 id=1 的记录。B 把 id=1 的记录删除掉(并提交事务)。A 也决定把 id=1 的记录删除。然后 A 再读,咦?怎么 id=1 的记录还在??

PostgreSQL 在read committed级别下,删除也都能成功,但是删除之后是读不到数据了的。

PostgreSQL 在repeatable read级别下,后删除的那个事务会失败。

MySQL 在serializable级别下,后删除的那个事务才会失败。

并发更新时也是这样:

两个事务 A 和 B 同时执行update t set v = v + 1 where id = 2更新数据(假设原数据为 id=2, v=1),会和 PostgreSQL 的read committed级别一样,双方更新均成功。但是,当事务 B 提交之后,A 事务还是看到 v=1。在自己提交之前,自己的更新和其它已提交事务的更新都看不到。

我不知道 MySQL 这样的行为是否符合 SQL 标准。但我知道,它肯定不符合我的直觉:明明我都把数据给改了,为什么我自己都看不到呢?

2015年3月17日更新:安坚实的评论很赞!

糟糕的 Python 客户端库

MySQL 官方 C 库不支持异步,所以使用其的 Python 库完全没办法异步。

oursql 默认会处于自动提交模式,而且很久不更新了。

Oracle 自己弄的 MySQL Connector/Python 倒是没这个问题。但是有其它 N 个问题,比如你得重命名二进制数列的列名,不然会报错:

cursor.execute('select binary %s as a', (b'\xe0\xda\x94\xb8\x89\xf7',))

比如以下查询总是返回空,不管你的数据库里有什么:

cursor.execute('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token = %s', (bytes_object,))

比如 network.py:226 这里是这么写的:

            packet = bytearray(4)
            read = self.sock.recv_into(packet, 4)
            if read != 4:
                raise errors.InterfaceError(errno=2013)

于是,当你的返回结果很大,导致这里想接收的四字节数据不在同一次recv系统调用中时,就会抛出异常。真不知道写这库的人学过网络编程没,连 short read 都不知道处理。

至于像 PostgreSQL 的连接那样,通过with语句进行自动提交或者回滚就更别想了。

经常误退出的命令行工具

在 MySQL 的交互式命令行里,不小心写了一个反悔了的查询怎么办?比如回车后才发现输出太多了根本没意义,又或者查询里有个地方写错了。我下意识的反应是,按Ctrl-C,中止查询。在按下Ctrl-C的时候,如果查询还没结束,那么查询中止,一切安好。如果不小心慢了 0.01 秒,按键时查询已经执行完毕了呢?MySQL 命令行工具会直接退出(包括 MySQL 官方的,和 MariaDB 的版本),你只能再重新输入密码、重新连接。这是很神奇的事情。我试过了一些别的软件的成熟的交互式命令行工具,比如 bash、zsh、python、ghci、irb、erl,都不会在Ctrl-C时退出。lua、awesome-client 和 rusti 会退出,可前者只使用 ANSI C 的没办法,而后两者并不算成熟。

当然它有一个--sigint-ignore选项,如果你记得加上的话,Ctrl-C时就不会退出了,而是没有任何反应。它都不取消输入到一半的命令。

连接 localhost 等同于连接默认 socket 文件

MySQL 的客户端库,在连接localhost时,或者不指定要连接的主机时,会连接到它默认的 socket 文件。

我有个 MySQL 实例在 3306 端口和默认 socket 文件上监听,另启动了一个实例用于一些测试性工作,监听在 3307 端口和自己指定的 socket 文件上。但是,当不指定-h 127.0.0.1时,即使指定了端口号-P 3307也无济于事。它依旧会连接默认的 socket 文件。我花了很长时间去调试我遇到的问题,直到在 htop 里按了一下l键,看到 MySQL 命令行工具连接的不是我设想的地址才恍然大悟。

指定连接不同的地方当然就应该连接到不同的地方,不然你告诉我我的指定没有生效也好啊。这点 PostgreSQL 就处理得更好。它也是默认连接 socket 文件,即使指定了端口号。但是,指定不同的端口号时它会去连不同的 socket 文件!对于 socket 文件来说,「端口号」其实是文件名后缀,比如/run/postgresql/.s.PGSQL.5433。这样子就不会不小心连错而不自知。(当然 PostgreSQL 也不会自作聪明地在你要连接localhost的时候给连接到 socket 文件上。)

Category: 数据存储 | Tags: mysql 数据库
11
7
2014
4

使用 GraphViz 给 alembic 绘制历史关系图

alembic 这个升级/降级的工具,看上去挺好的,编写好一系列版本脚本之后,能够自动地把数据库给升级或者降级到指定版本。它也使用类似 git 的一串十六进制数来表示各个版本,也支持分支,不过呢,比 git 的易用性差太远了。

我今天有个需求,给一些列添加外键。因为懒得单独新写一些脚本,所以我直接改了相关脚本,手动去数据库执行了 SQL。本以为这样子就好了,后来发现新添加外键所引用的表的创建顺序不对,应该在所有引用到它的表之前创建才对。

可是 alembic 没有 git rebase -i 命令啊,不能简单地调整各种版本的顺序。我尝试着手工编辑了一下,结果弄出来两个 head,一个 branchpoint,但是我就是没能看出来是哪里分叉了……于是想到把各个版本的关系给画出来。这种图 GraphViz 最适合了,而简单地解析 alembic history 的输出,用 awk 就好了:

#!/usr/bin/awk -f

BEGIN {
  print "digraph alembic {";
  shape = "box";
}

/^Rev:/ {
  switch($3) {
    case "(branchpoint)":
      shape = "hexagon";
      break;
    case "(head)":
      shape = "ellipse";
      break;
    default:
      shape = "box";
  }
}

/^Path:/ {
  finding_title = 1;
}

/^    \S/ && finding_title {
  sub(/^\s+|\s+$/, "");
  title = $0;
  finding_title = 0;
}

/^    Revision ID:/ {
  rev = $NF;
}

/^    Revises:/ {
  printf("  r%s -> { r%s };\n", rev, $NF);
  printf("  r%s[label=\"%s: %s\",shape=%s];\n", rev, rev, title, shape);
}

END {
  print "}";
}

head(以及第一个之前的 None 版本)会使用椭圆,分叉点(alembic 说的)会使用六边形,而其它版本是矩形的。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地看出来是哪里分叉啦:

alembic history | alembic_graph | dot -Txlib

结果发现,我的数据库版本们根本就没有分叉嘛……没办法 revert 回去,把关系图导出 SVG 然后放 Inkscape 里边画边改,总算是把顺序给调整对了=w=

Category: shell | Tags: python 数据库 graphviz awk

Mastodon | Theme: Aeros 2.0 by TheBuckma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