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2017
6

在 Android 上运行 sshd

新的 Z5C 到手。拿 root 装软件。然后发现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之前在 Z3C + Android 4.4.4 上用得好好的 Rooted SSH/SFTP Daemon,在登录的时候报了这么个错:

CANNOT LINK EXECUTABLE: "/system/lib/libc++.so" is 32-bit instead of 64-bit
page record for 0xXXXXXXXXXX was not found (block_size=32)

网上搜了一下,解决方法是有的,要重新编译 dropbear。可我之前研究过,我这软件使用的 dropbear 是一个修改版,和我用的这个 app 一样,好久没更新了……

于是想找个新的 sshd。之前我是使用的 SSHDroid。后来它需要付费版才能使用密钥认证了……而我的要求就两点:可以以 root 身份登录,并且支持密钥认证。在 Play 商店里能找到的 sshd 我都试过了一遍,竟然没一个能满足这么基本的需求的…………

之所以需要以 root 身份登录,而不是登录之后再获取 root,是因为跑命令时 su 之后很容易出现奇怪的问题,和缓冲、终端控制有关。

于是我只好失望地放弃使用 app,转到自己熟悉的领域——Linux 系统,编译一个 sshd adb 进去跑好了。

一开始使用的是 socat + tinyssh 的方案。这个方案我之前在光猫上实现过,tinyssh 的代码很少,很容易编译和修改。socat 直接用之前编译的版本就可以了。因为 Android 毕竟不是完整的 Linux userland,所以得把 tinyssh 改一改,主要是用户主目录和默认 shell 的部分。我就直接硬编码进 root 的配置了。然后写个 shell 脚本来启动:

#!/system/bin/sh

export ANDROID_ROOT=/system ANDROID_DATA=/data
PATH=/system/xbin:/su/xbin:/su/bin:/sbin:/vendor/bin:/system/sbin:/system/bin
socat tcp-l:PORT,reuseaddr,fork exec:'tinysshd /data/tinyssh/keydir' &

这样就可以了。只支持 Ed25519 密钥登录,挺好的。

然而,用着用着就发现有点小问题:socat 对经由网络的数据进行转发,有点低效;tinyssh 不支持连接复用,在一个会话中收到新的连接请求时会直接退出;还没有 scp 命令……

一开始我去 dropbear 那边编译了一个 scp。编辑好配置文件、开始 make 的时候,敲「make PROGRAMS=scp」就可以编译出一个 scp 命令了。然后我就想,既然都用上 dropbear 了,要不就都用了吧。于是把 dropbear 也编译出来了。不是很顺利,主要是以下几个事:

  • 改路径。各种路径,host key 的,pid 文件的,默认 PATH,还要禁用掉 lastlog 和 syslog 什么的
  • 改用户信息。默认 shell、主目录。不要检查 /etc/shells。刚刚发现我还不小心把其中两行代码交换了,是说怎么退出的时候会段错误呢 _(:з」∠)_
  • dropbear 的构建系统不支持 out-of-tree 构建,也就是不能像我习惯的那样,「mkdir build-android」然后进去「../configure」 :-(

另外就是,dropbear 不支持 Ed25519 key,于是我只好用 RSA key 了(DSS 有问题;openssh 的 ECDSA 实现也有问题) :-(

弄好之后同样写个 shell 脚本方便调用:

#!/system/bin/sh

export ANDROID_ROOT=/system ANDROID_DATA=/data
/system/xbin/dropbear -R -p PORT

然后,启动服务的事情。我发现改 /init.rc 不管用。这个是 initramfs,每次重启之后就恢复原状了……我懒得去重新打 initamfs 的包了,就每次重启系统之后接上 USB 线,然后 adb shell 进去跑脚本……还好 Z5C 跟 Z3C 不一样,USB 口在外边,很好插。

终于把 remote root shell 弄好了,接下来就是各种 rsync 和 scp 传文件改配置什么的了,一是复制各种软件的配置文件和数据,二是备份,三是把文件拿电脑上研究、编辑,方便啊!Sony 有个「换机助手」软件,但是它不能在加密了的手机上使用……

最后,还留下了一个问题:同样的环境,同样是 Wi-Fi 传输,我的电脑和 Z3C 之间传输速度能达到 4MiB/s,但是 Z5C 却只有 300KiB/s 左右的样子……

Category: Android | Tags: ssh Android 交叉编译
9
13
2015
22

为树莓派交叉编译 8192eu 网卡驱动

最近打算把闲置了许久的树莓派重新利用起来。交给它的第一个任务是:做路由器。于是去弄了个 USB 无线网卡,型号是 TP-Link WN823N 版本 2.0。买的时候没注意,拿到手才知道这款需要自行安装驱动。还得使用特制版本的 hostapd。

驱动名叫 8192eu,或者 rtl8192eu,随便啦。GitHub 上有多个版本,我使用的是 Mange/rtl8192eu-linux-driver。因为 gcc 及内核更新的原因,需要修改两处:

diff --git a/Makefile b/Makefile
index 0c800f8..85058fa 100644
--- a/Makefile
+++ b/Makefile
@@ -13,6 +13,7 @@ EXTRA_CFLAGS += -Wno-unused-label
 EXTRA_CFLAGS += -Wno-unused-parameter
 EXTRA_CFLAGS += -Wno-unused-function
 EXTRA_CFLAGS += -Wno-unused
+EXTRA_CFLAGS += -Wno-date-time

 #EXTRA_CFLAGS += -Wno-uninitialized

diff --git a/os_dep/linux/rtw_android.c b/os_dep/linux/rtw_android.c
index 98f0d31..8a2ee56 100644
--- a/os_dep/linux/rtw_android.c
+++ b/os_dep/linux/rtw_android.c
@@ -337,7 +337,7 @@ int rtw_android_cmdstr_to_num(char *cmdstr)
 {
        int cmd_num;
        for(cmd_num=0 ; cmd_num<ANDROID_WIFI_CMD_MAX; cmd_num++)
-               if(0 == strnicmp(cmdstr , android_wifi_cmd_str[cmd_num], strlen(android_wifi_cmd_str[cmd_num])) )
+               if(0 == strncasecmp(cmdstr , android_wifi_cmd_str[cmd_num], strlen(android_wifi_cmd_str[cmd_num])) )
                        break;

        return cmd_num;

然后,本文的主题来了:我需要 ARM 版的驱动!因为我的树莓派没有键盘也没有显示器,也没有网线什么的。除了电源和 SD 卡,它只有一块无线网卡了。所以只能交叉编译了。

本来呢,内核使用的构建系统非常棒,一切都会很顺利的。但是,我不要先交叉编译个 ARM 版内核。于是我遇到了这个问题scripts 目录下的二进制文件是编译模块的时候需要执行的,然而我的机器并不能执行 ARM 版本的二进制。

好吧,不就是一些小程序么。把我本机的复制过去就可以跑了嘛。结果开心地看着各源码文件被编译成目标文件之后,遇到 modpost 报了这么个错误:

FATAL: section header offset=11258999068426292 in file '/ldata/DATA/src/rtl8192eu-linux-driver/8192eu.o' is bigger than filesize=1094666

大概是因为我的系统是 64 位的,然而 ARM 是 32 位的吧。不过我没兴趣去找一个 i686 版本的 modpost 来尝试了。真要在我笔记本上跑 ARM 程序又不是不可以,我们有 qemu 嘛。虽然是模拟器,不过我不觉得它会比在我那树莓派上运行慢 :-)

以下是整个完整的步骤:

首先说明一点,我使用的是 Arch Linux ARM。树莓派官方提供的 Raspberry 镜像里东西太多了,我的 SD 卡放不下我也用不着。而且它是基于 Debian Wheezy 的,没有 systemd 可用。

新建一个目录rpi,开始啦!

因为要运行 ARM 版的 modpost 程序,我们先下载树莓派的 gcc-libs、glibc,并解压出其 /usr/lib 下的文件:

wget https://mirrors.ustc.edu.cn/archlinuxarm/armv6h/core/gcc-libs-5.2.0-2-armv6h.pkg.tar.xz https://mirrors.ustc.edu.cn/archlinuxarm/armv6h/core/gcc-libs-5.2.0-2-armv6h.pkg.tar.xz.sig https://mirrors.ustc.edu.cn/archlinuxarm/armv6h/core/glibc-2.22-1-armv6h.pkg.tar.xz https://mirrors.ustc.edu.cn/archlinuxarm/armv6h/core/glibc-2.22-1-armv6h.pkg.tar.xz.sig
gpg --verify glibc-2.22-1-armv6h.pkg.tar.xz.sig
tar xf glibc-2.22-1-armv6h.pkg.tar.xz usr/lib || true
gpg --verify gcc-libs-5.2.0-2-armv6h.pkg.tar.xz.sig
tar xf gcc-libs-5.2.0-2-armv6h.pkg.tar.xz usr/lib
[[ ! -f lib ]] && ln -s usr/lib lib

要编译内核模块,当然少不了 linux-*-headers 包了:

wget https://mirrors.ustc.edu.cn/archlinuxarm/armv6h/core/linux-raspberrypi-headers-4.1.6-3-armv6h.pkg.tar.xz https://mirrors.ustc.edu.cn/archlinuxarm/armv6h/core/linux-raspberrypi-headers-4.1.6-3-armv6h.pkg.tar.xz.sig
gpg --verify linux-raspberrypi-headers-4.1.6-3-armv6h.pkg.tar.xz.sig
tar xf linux-raspberrypi-headers-4.1.6-3-armv6h.pkg.tar.xz usr

不必每次更新 gcc-libs 和 glibc,只要它们能跑 modpost 程序就可以了。但是内核头文件是要和系统上运行的内核匹配的。

我们删掉 ARM 版的 scripts 目录,换上本机的版本。但是 modpost 例外。同时要修改 Makefile.modpost,使之使用 qemu-arm 来运行 modpost 程序:

pushd usr/lib/modules/4.1.6-3-ARCH/build
mv scripts/mod/modpost .
rm -rf scripts
cp -r /usr/lib/modules/$(uname -r)/build/scripts .
sed -i '/^modpost =/s/scripts/qemu-arm scripts/' scripts/Makefile.modpost
mv modpost scripts/mod
popd

最后就可以编译啦。把交叉编译工具链签名)的路径加到 $PATH 里去。还要设置 QEMU_LD_PREFIX 到我们解压出来的那些文件所在的目录好让 qemu-arm 能够找到需要的库文件。然后进入驱动目录,开始编译!

path+=/ldata/DATA/soft/arm-lilydjwg-linux-gnueabi/bin
export QEMU_LD_PREFIX=$PWD
cd ../rtl8192eu-linux-driver
make CROSS_COMPILE=arm-lilydjwg-linux-gnueabi- KSRC=../rpi/usr/lib/modules/4.1.6-3-ARCH/build ARCH=arm
gzip 8192eu.ko

就酱。

试错几次之后,终于把配置写对了,于是我看到树莓派的 Wi-Fi 灯闪动了,随即从系统日志看到 hostapd 和 dnsmasq 都报告它连上网了~然后 ssh 登陆过去:

Last login: Tue Jun 11 22:57:29 2013 from 192.168.2.101

两年零三个月没进去过了呢。然后,我换 USTC 源,执行了pacman -Syu跨越两年零三个月的滚动更新,然而除了很多配置文件有新版本需要手工合并外,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就更没有滚挂了=w=

后来我也尝试在树莓派上直接编译内核模块(因为内核升级了嘛)。结果表明,交叉编译是正确的选择!在树莓派上编译这个模块的时间,我的笔记本估计可以编译出整个内核了……

这是我编译的 8192eu 模块签名文件,对应内核版本 4.1.6。


至于 hostapd,下载这个,把其中的wpa_supplicant_hostapd-0.8_rtw_r7048.20130424.tar.gzhostapd目录下的东西编译了就好。只需要指定CC变量就可以交叉编译成功。

这是我编译的 hostapd签名文件。配置文件中要写driver=rtl871xdrv

Category: Linux | Tags: linux 交叉编译 树莓派
3
8
2014
9

编译 Android 版 htop

编译完 lsof,却发现 htop 还是不能用……另开一个终端 strace 之,才知它竟然在调用 /bin/sh 而不是 /system/bin/sh。检查之,原来这个 htop 来自 Terminal IDE,是一个静态链接的版本,大概是使用 glibc 的吧,所以才会去标准位置寻找命令解释器。

编译过程:

path+=/opt/android-ndk/toolchains/arm-linux-androideabi-4.8/prebuilt/linux-x86_64/bin
mkdir android-build && cd android-build
CFLAGS='-I/ldata/media/temp/android/installed_binaries/include/ncurses -I/ldata/media/temp/android/installed_binaries/include' LDFLAGS=-L/ldata/media/temp/android/installed_binaries/lib CC='arm-linux-androideabi-gcc --sysroot=/opt/android-ndk/platforms/android-18/arch-arm' ../configure --host=arm-linux-gnu --prefix=/system --bindir=/system/xbin --disable-unicode
rm ../config.h

然后修改当前目录中的 config.h 文件,注释掉 HAVE_NATIVE_AFFINITY 行,添加两个 syscall 的定义,即:

// #define HAVE_NATIVE_AFFINITY 1
#define SYS_ioprio_get __NR_ioprio_get
#define SYS_ioprio_set __NR_ioprio_set

继续 make 即可。

编译好的 htop 可由此下载

Category: Android | Tags: Android 交叉编译
3
8
2014
3

编译 Android 版 lsof

Android 自带的那个 lsof 实际上是 toolbox 里的,功能十分单一,除了显示出所有进程的所有打开的文件外就什么都不能做,连说明也没有 :-( 于是为了 htop 用着爽一点,还是自己编译一个吧。

首先弄个 GNU 工具链。Android NDK 的没有 tcp.h 头文件,会报 TCP_LISTEN 等标识符未定义。

  • 我使用 crosstool-NG 1.19.0 编译的 gcc 4.8.1。适用于 Arch Linux x86_64。第一次编译工具链,没想到在 crosstool-NG 的帮助下一次就编译好了,所以是未作静态链接的版本,其它版本的 Linux 可能无法运行。
  • zshaolin 使用的工具链 gcc 4.4.6。它是使用 crosstool-NG 1.13.2 编译的。

编译过程。使用了静态链接,最终文件大小 741K。

path+=/ldata/txtfiles/soft/arm-lilydjwg-linux-gnueabi/bin
LSOF_CC=arm-lilydjwg-linux-gnueabi-gcc LSOF_CFGF='-DHAS_STRFTIME -DHASNORPC_H -DGLIBCV' LSOF_VERS=3.0.8 ./Configure -n linux
make
arm-lilydjwg-linux-gnueabi-gcc -o lsof -static dfile.o dmnt.o dnode.o dproc.o dsock.o dstore.o arg.o main.o misc.o node.o print.o proc.o store.o usage.o util.o -L./lib -llsof
arm-lilydjwg-linux-gnueabi-strip lsof

编译好的 lsof 可由此下载

Category: Android | Tags: Android 交叉编译
9
16
2013
64

为 Kindle 交叉编译 Zsh 和 Python 3.3

一些天前,根据加州旅客的文章《kindle paperwhite越狱更换屏保》获得了自己的 Kindle Paperwhite 的 root 权限,就开始想着给它编译些东西了。恰巧小虾也在玩交叉编译,而且是 Python,于是自己也照着编译。

交叉编译 Zsh

交叉编译 Python 比编译 zsh 要难不少,所以,先简要说一下 zsh 等能够「无障碍交叉编译」的使用 Autotools 构建系统的软件是怎么编译的。

首先,弄清楚几个概念。「host」是指程序要运行的目标平台,「build」是指编译该程序的平台,而在编译编译器时会遇到的「target」则指的是其生成的文件所运行的平台。(参见CLFS 构建手册

其次,得找个交叉编译器。有些发行版可能仓库里就有。但是 Arch 没有,所以我还是用的 zshaolin 的这个工具链。下回来解压了,把它的bin目录加到$PATH里。Zsh 里可以这么写:

path+=/path/to/arm-dyne-gcc_64bit-x-arm7a-21jan12/bin

然后就可以去 zsh 源码目录下开始编译啦。还是那三步,只是参数有些不一样而已:

mkdir build-arm && cd build-arm
../configure --host=arm-dyne-linux-gnueabi --enable-multibyte --enable-pcre --with-term-lib='ncursesw'
make
make DESTDIR=/kindle/software/zsh-5.0.2 install

且慢!我指定了--enable-pcre,却没有去检查自己是否有这个库。可能是 bug 吧,zsh 的 configure 脚本并没有检测到我其实没有 pcre 的 ARM 版库文件,于是它接着在很多检测过程中加入了-lpcre,导致检测结果与实际不符(比如它认为我的目标系统上没有setpgid()函数)。编译安装 pcre 到工具链的 sysroot 下后再次编译通过。

再编译一些需要的库

所以你看,使用 Autotools 构建系统的软件交叉编译起来挺容易的,加上需要的--host参数就好了。其它诸如 file、ncurses、readline 也是这么编译安装的。下边说说那些比较「个性」的软件的编译参数。它们基本上都必须在源码目录编译。

首先是 zlib:

CHOST=arm-dyne-linux-gnueabi ./configure
make && make DESTDIR=/kindle/software/zlib-1.2.8 install

TLS/SSL 很有用!OpenSSL:

CC=arm-dyne-linux-gnueabi-gcc LD=arm-dyne-linux-gnueabi-ld AR=arm-dyne-linux-gnueabi-ar RANLIB=arm-dyne-linux-gnueabi-ranlib ./Configure shared linux-armv4
make
make INSTALL_PREFIX=/ldata/media/temp/kindle/software/openssl-1.0.1e install_sw

注意最后不是make install哦,那个会安装一堆不需要的文档的。

对了,我好像忘记说了,以上软件make install之后的操作

  1. 删除文档,比如 rm -rf share/man
  2. 复制到工具链的 sysroot 下,命令:
    tar c . | tar xv -C /path/to/arm-dyne-gcc_64bit-x-arm7a-21jan12/arm-dyne-linux-gnueabi/sysroot
    
  3. 给二进制文件们减肥啦(以下命令需要 zsh;非 zsher 请自行使用合适的 find 命令代替):
arm-dyne-linux-gnueabi-strip **/*(*)

另外再附上 ncurses 的配置命令好了:

../configure --host=arm-dyne-linux-gnueabi --with-shared --with-normal --without-debug --without-ada --enable-widec --enable-pc-files --prefix=/usr/local

是的,我把软件都安装到/usr/local了。在编译 Python 3.3 时的事实表明,这是给自己找麻烦……

编译 Python 啦

好了,准备工具完毕,我们来真正开始编译 Python 啦

按照小虾的文章,首先修改Modules/Setup.dist文件,把需要的模块去掉注释。一定要把最后的xxsubtype给注释掉!因为它只是很无聊的示例模块……

除了要安装模块对应的程序库外(比如要 curses 模块就得先安装 ncurses 等),还要注意一点:如果开启 readline 支持的话,把它后边的-ltermcap删掉!

开始配置了:

mkdir build-arm && cd build-arm
echo ac_cv_file__dev_ptmx=yes > config.site
echo ac_cv_file__dev_ptc=no >> config.site
export CONFIG_SITE=config.site
../configure --host=arm-dyne-linux-gnueabi --build=arm --enable-shared --disable-ipv6

根据实际 ssh 过去的结果,我的 Kindle 有/dev/ptmx但是没有/dev/ptc,所以往config.site文件里写上那么两句。没办法,交叉编译时脚本不知道目标系统里是否有这两个设备文件。当然,你都设置成no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build=arm这系统纯粹是 Python 的这个配置脚本要求的,和之前所说的常见使用方法不一样的。IPv6 支持需要的某函数配置脚本找不到,那就禁用掉好了。

配置完成,开始 make?

根据所开启的模块支持不同,在编译过程中很有可能地,你会遇到Parser/pgen无法执行的问题。它被编译成 ARM 版了,当然无法执行了!解决方案是这样子的:

修改pyconfig.hSIZEOF_LONG为正确值(比如 64 位 x86 下是8)。如果已经是对的就不要动了。然后重新生成个本地可运行的pgen

rm Parser/*
make CC=gcc Parser/pgen

接着把pyconfig.h改回去。然后,为了避免pgen被重建,我们让 make 认为pyconfig.h没有被修改过:

touch -t 200001010000 pyconfig.h

继续编译!

如果又出来了架构不对的情况,删除刚刚编译pgen时编译出来的目标文件吧:

rm Parser/*.o
touch -t 210001010000 Parser/pgen

touch pgen 的原因是,不能让 make 又把它编译成本地不能运行的 ARM 架构的了。

架构不对的目标文件可能还有一些,按照错误提示删掉就好了。

最后,要生成 Python 的可执行文件啦!很可能地,你会遇到类似这个的错误(我自己这里的错误信息已经没啦,下边这个由加州旅客提供):

libpython3.3m.a(timemodule.o):在函数‘py_process_time’中:
/home/jiazhoulvke/Python-3.3.2/./Modules/timemodule.c:1076:对‘clock_gettime’未定义的引用
/home/jiazhoulvke/Python-3.3.2/./Modules/timemodule.c:1082:对‘clock_getres’未定义的引用

查阅clock_getres的 man 文档得知:

Link with -lrt (only for glibc versions before 2.17).

于是,复制 make 最后执行的那条链接命令,在后边加上lrt吧。如果crypt没有定义的话,还要加上-lcrypt

终于可以安装啦

接下来,当然是把程序安装到 Kindle 上啦!首先执行个make DESTDIR=xxx install安装到某个目录,然后进去清理下吧:

arm-dyne-linux-gnueabi-strip **/*(*)
cd lib/python3.3
# 删除所有你不想要的模块,比如测试代码(`test`,不是`unitest`哦)、tk/idle,
# 还有 distutils 里一堆乱七八糟的东东

# 删除 Python 源码和 pyc 文件,我们只要 pyo 文件就好啦=w=
rm **/*.pyc?
# 在 zip 文件里 Python 可不认 __pycache__……
perl-rename 's=__pycache__/([^.]+).cpython-33.pyo$=\1.pyo=' **/*.pyo
rmdir **/*(/)
zip -9r ../python33.zip .

然后,把生成的python33.zip放到 Kindle 的/usr/local/lib目录下,Python 二进制文件也放到对应的位置。记住,库文件要使用 tar 而非 scp 来传输!像这样子:

tar c libz.so* | ssh kindle tar xv -C /usr/local/lib

其实不少库 Kindle 上已经有了,比如这里的 zlib。不过很奇怪,使用系统自带的 zlib 运行 Python 时会报如下警告:

python3: /usr/lib/libz.so.1: no version information available (required by /usr/local/lib/libpython3.3m.so.1.0)

另一个我发现无关紧要的警告是让你设置PYTHONHOME环境变量的:

Could not find platform independent libraries <prefix>
Could not find platform dependent libraries <exec_prefix>
Consider setting $PYTHONHOME to <prefix>[:<exec_prefix>]

其实不设置也是没关系的。

哦对了,现在我们的 Python 应该还跑不起来的吧!有可能缺少一点库文件的哦!把之前编译生成的对应的库文件全部拿tar扔到/usr/local/lib下吧。再说一遍,使用scp传输的话软链接会变成其指向的文件,浪费掉 Kindle 上宝贵的存储空间!

库文件扔进去之后,首先确认/etc/ld.so.conf里已经包含了/usr/local/lib,然后执行下ldconfig

终于,我们的 Python 在 Kindle 上跑起来啦!

后记,及下载链接

这个是我编译的 Python 的文件大小:

-rwxr-xr-x 1 root root 5.4K Sep 15 00:15 /usr/local/bin/python3.3
-r-xr-xr-x 1 root root 4.0M Sep 15 00:15 /usr/local/lib/libpython3.3m.so.1.0
-rw-r–r– 1 root root 2.2M Sep 15 00:43 /usr/local/lib/python33.zip

主要支持特性有:SSL、readline、ncurese、zlib、中日编码集、Unicode 数据库等。最后再放百度网盘下载链接(包括好些东东哦)。

最后我要说一句,Kindle 才是真正的 Linux 啊!编译起来如此方便!还各种常见库(包括 glibc、zlib、OpenSSL、GTK 2)都有。想之前给 Android 编译点东西得砍掉多少特性啊!又有多少软件死活编译不成功 :-(

PS: Kindle 虽然也用 Java 的,但是它有 X Window,还有 GTK 2 以及 Awesome 窗口管理器哦~可惜它的 Awesome 没开启 D-Bus 支持。

更新:lxml

今天(2013年9月17日),成功编译了 Python 最著名的 XML 处理模块——lxml。编译方法是,指定CC环境变量,复制python3 setup.py build时出错的那两条编译命令并修改,编译出来目标文件存起来。将CC指定为自己的脚本来「生成」它想要的文件。链接时手动改命令链好就行。

因为有 .so 文件,lxml 不能打成 zip 包。因此我直接将*.pyc*.pyo文件连同.so文件一同复制到 Kindle 的/usr/local/lib/python3.3/lxml下。由于版本不匹配,需要把libxml2.so.2.9.1文件也传到 Kindle 中去,覆盖了 Kindle 中旧版本的库文件,希望不会有问题

Category: Linux | Tags: python zsh 交叉编译 kindle
5
8
2013
3

编译 Android 版 zsh,以及 strace

说明一下,示例中使用的是 zsh 语法。bash 用户的话——先在电脑上用上 zsh 再考虑给手机装吧 ^_^

在网上能够找到 zshaolin 这么个包含 zsh 的 Android 包,但是它是收费的。于是,在成功编译了不少 Android 的东东后, 我决定自己编译个 zsh。

首先,把 Android NDK 放到 $PATH 里来:

path+=/opt/android-ndk/toolchains/arm-linux-androideabi-4.7/prebuilt/linux-x86/bin

其次是./configure命令。其中那个LDFLAGS的路径里有我之前编译的 ncurses。注意这里必须指定使用 ncurses 库,否则会莫名其妙地失败。使用 Android 自己的 Bionic 这个 C 库的话,就只好禁用多字节字符的支持了。

另外,ncurses 编译的时候记得禁用 C++ 支持。

LDFLAGS=-L/ldata/media/temp/android/installed_binaries/lib \
  CC='arm-linux-androideabi-gcc --sysroot=/opt/android-ndk/platforms/android-14/arch-arm' \
  ./configure --host=arm-linux-gnu --prefix=/system --with-term-lib=ncurses \
  --disable-multibyte --bindir=/system/xbin

然后做点小修改,将Src/init.cTIOCSETD相关的两处代码注释掉,不然程序会卡在这个ioctl调用上。还要把所有_mktemp函数调用换掉。在config.h中注释掉HAVE__MKTEMP宏的定义即可。

接下来是编译。完成之后修改最后一行链接代码,将 ncurses 静态链接进去:

arm-linux-androideabi-gcc --sysroot=/opt/android-ndk/platforms/android-14/arch-arm \
  -L/ldata/media/temp/android/installed_binaries/lib -rdynamic \
  -o zsh main.o `cat stamp-modobjs` -ldl -lm -lc /ldata/media/temp/android/installed_binaries/lib/libncurses.a

然后make install安装,把生成的zsh可执行文件弄到手机上任何你喜欢放可执行文件的地方,share目录弄到配置的目录里去(我这里是/system)。或者我猜设置fpath变量也行?

我第一次编译成功的 zsh 没有去掉TIOCSETDioctl调用,于是启动时卡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了。要调试这种情况当然是 strace 了。但很不幸的是,strace 用到了太多 Bionic 不支持的宏定义、结构体成员等。后来我换了 zshaolin 使用的这个工具链静态链接了个 strace,终于可以用了。

最后,我编译好的二进制文件下载链接。要注意的是,此 zsh 并不支持多字节字符(如中文)(但是人家 Kindle 上的就支持呢)。

2014年3月8日更新:如果遇到任务控制(job control)时无法将后台任务切换到前台,打印出「unknown signal」的问题,可将Src/signal.c:435处的WCONTINUED改成WSTOPPED(注意不是WIFSTOPPED),即:

--- Src/signal.c
+++ Src/signal.c
@@ -432,7 +432,7 @@
          */
 #if defined(HAVE_WAIT3) || defined(HAVE_WAITPID)
 # ifdef WCONTINUED
-# define WAITFLAGS (WNOHANG|WUNTRACED|WCONTINUED)
+# define WAITFLAGS (WNOHANG|WUNTRACED|WSTOPPED)
 # else
 # define WAITFLAGS (WNOHANG|WUNTRACED)
 # endif

这个方案是我通过 strace 手机上的 busybox 的 sh 学来的 =w= 新编译的 zsh 5.0.5 可以由此下载

Category: Linux | Tags: linux Android zsh 交叉编译
4
30
2013
5

编译了点 Android 的网络命令行工具

在 Android 这个奇怪的平台想弄点 Linux-style 的东西用真不容易。网上现成的东西也比较少,这里有 stunnel、redsocks 和 iptables 等。另外 GAEProxy 里有 redsocks、iptables 和 Python 2.7,在/data/data/org.gaeproxy目录下。但它的 Python 不支持 readline,redsocks 不支持 UDP。

下边是我自己编译的几个工具和其特点(全部没有第三方库依赖):

  • redsocks:取自 git 版本,支持 UDP。其中,支持 UDP 需要search.h头和相关库函数,但是 Android 的 C 库中没有。我使用了 musl 这个 C 库中的相关文件。
  • socat:支持 readline 和 OpenSSL。openssl 这个命令行工具也作为附加文件得到了,但是感觉用处不大。
  • tcpdump:著名的网络抓包工具。没什么特别的。

编译全部使用的是 Android NDK。编译命令基本上类似于:

CC='arm-linux-androideabi-gcc --sysroot=/opt/android-ndk/platforms/android-14/arch-arm' \
  ./configure --host=arm-linux-androideabi --prefix=/ldata/media/temp/android/installed_binaries

但是不同的软件通常都会需要一些修改。比如上边说到的 redsocks。最无痛编译成功的是 LuaJIT 了,但是我这里没找到什么实际用途。另外记得把生成的可执行文件用arm-linux-androideabi-strip处理下,减小体积。

以上三个工具打包下载请点击这里备用地址)。

Category: Linux | Tags: linux 网络 Android 交叉编译
10
31
2011
16

在 Linux 下交叉编译带 Python 3 支持的 gvim.exe

今天再一次在 yaourt 的输出中瞥见 mingw 这几个字符,好奇地看了下说明:A C and C++ cross-compilers for building Windows executables on Linux。这个不就是传说中的交叉编译器么?

试试看。以前自己在虚拟机里为 Windows 编译过很多次的 vim,要是能弄到真机下来编译效率应该会高很多。(不,我不是说虚拟机的性能差,而是 Windows 下跑 mingw 这种一堆进程的东西效率差。)

说干就干,几十 M 的 mingw-gcc 及其依赖下好,git archive all|tar x -C ~tmp/vim弄份崭新的 vim 源码,把以前在 win 下用的Make_ming.mak拷过来改改,设置CROSS=yes什么的,然后开始编译!然后很快就出错了,找不到编译器i586-pc-mingw32msvc-gcc。唔,我确实没有那个东东,只有i486-mingw-gcc,去把CROSS_COMPILE这个变量改了就好。然后再 make。这一次的结局是——找不到 Python/Ruby/Lua 的头文件、找不到它们中的符号……好吧,你这交叉编译器当然找不到它们,先注释掉好了。然后重新编译,很顺利地出来个 gvim.exe 了~拿到 Windows 虚拟机里跑一下,一切正常~

好开心,第一次玩交叉编译就成功了。不过还有些小遗憾:没有那些外部脚本语言的支持。这可怎么办呢?我上哪儿找用于交叉编译的库呢?光想是没有用的,还是得尝试。用 Linux 版的库肯定不行,那就试试 Windows 版的。先拿 Python 3 支持测试。把 Windows 下安装的 Python 3 文件夹复制过来,修改下路径,再 make。很正常地,我的第一次尝试总是不成功,好在也不是大问题:Make_ming.mak里写的 include 目录不对:

ifeq ($(CROSS),no)
PYTHON3INC=-I $(PYTHON3)/include
else
PYTHON3INC=-I $(PYTHON3)/win32inc
endif

看看自己的 Python 3 目录,这里的win32inc应该是include。改改就好了 ;-)

嗯,顺利成功了!接下来,把 Windows 版的 Ruby 和 Lua 也弄过来就不用再跑到虚拟机里去编译 Windows 版的 Vim 了!嗯,NSIS 也有 Linux 版,虽然是在 AUR 里。

最后,编译好的 gvim 还是在这里

Category: Vim | Tags: vim windows 交叉编译 编译 linux

Mastodon | Theme: Aeros 2.0 by TheBuckma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