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rap 是命令的名字。这个项目的名字叫 bubblewrap。它是一个使用 Linux 命名空间的非特权沙盒(有用户命名空间支持的话)。
我之前使用过 Gentoo 的 sandbox 工具。它是 Gentoo 用于打包的工具,使用的是 LD_PRELOAD 机制,所以并不可靠。主要用途也就是避免打包软件的时候不小心污染到用户家目录。
使用 bwrap 的话,限制是强制的,没那么容易绕过(至于像 Go 这种因为不使用 libc 而意外绕过就更难得了)。不过 bwrap 不会在触发限制的时候报错。
bwrap 的原理是,把 / 放到一个 tmpfs 上,然后需要允许访问的目录通过 bind mount 弄进来。所以没弄进来的部分就是不存在,写数据的话就存在内存里,用完就扔掉了。这一点和 systemd 也不一样——systemd 会把不允许的地方挂载一个没权限访问的目录过去。
bwrap 的挂载分为只读和可写挂载。默认是 nodev 的,所以在里边是不能挂载硬盘设备啥的。它也提供最简 /proc 和 /dev,需要手动指定。整个 / 都是通过命令行来一点点填充内容的,所以很容易漏掉部分内容(比如需要联网的时候忘记挂载 resolv.conf 或者 TLS 证书),而不会不小心允许不应当允许访问的地方(当然前提是不偷懒直接把外面的 / 挂载过去啦)。
至于别的命名空间,有 --unshare-all
选项,不用写一堆了。如果需要网络,就加个 --share-net
(这个选项文档里没写)。没有别的网络方案,因为没特权,不能对网络接口进行各种操作。--die-with-parent
可以保证不会有残留进程一直跑着。
我目前的打包命令长这样:
alias makepkg='bwrap --unshare-all --share-net --die-with-parent \ --ro-bind /usr /usr --ro-bind /etc /etc --proc /proc --dev /dev \ --symlink usr/bin /bin --symlink usr/bin /sbin --symlink usr/lib /lib --symlink usr/lib /lib64 \ --bind $PWD /build/${PWD:t} --ro-bind /var/lib/pacman /var/lib/pacman --ro-bind ~/.ccache ~/.ccache \ --bind ~/.cache/ccache ~/.cache/ccache --chdir /build/${PWD:t} /usr/bin/makepkg'
以后应该随着问题的出现还会修改的。
其实我学 bwrap 主要不是自己打包啦(毕竟基本上都交给 lilac 了),而是给 lilac 加固。Arch 的打包脚本是 shell 脚本,所以很多时候不执行脚本就没办法获取一些信息、进行某些操作。唉,这些发行版都喜欢糙快猛的风格,然后在上边打各种补丁。deb 和 rpm 的打包也都是基于 shell 脚本的。而 lilac 经常通过脚本编辑打包脚本,或者从 AUR 取,万一出点事情,把不该删的东西给删掉了,或者把私钥给上传了,就不好了。所以前些天我给 lilac 执行 PKGBUILD 的地方全部加上了 bwrap。期间还发现 makepkg --printsrcinfo
不就是读取 PKGBUILD 然后打印点信息嘛,竟然不断要求读取 install 脚本,还要对打包目录可写……
另一个用法是,跑不那么干净的软件。有些软件不得不用,又害怕它在自己家里拉屎,就可以让它在沙盒里放肆了。比如使用反斜杠作为文件路径分隔符写一堆奇怪文件名的 WPS Office。再比如不确定软件会不会到处拉屎,所以事先确认一下。我以前使用的是基于 systemd-nspawn 和 overlayfs 的方案(改进自基于 aufs 和 lxc 的方案所以名字没改),不过显然 bwrap 更轻量一些。跑 GUI 的话,我用的命令长这样:
bwrap --unshare-all --die-with-parent --ro-bind / / \ --tmpfs /sys --tmpfs /home --tmpfs /tmp --tmpfs /run --proc /proc --dev /dev \ --ro-bind ~/.fonts ~/.fonts --ro-bind ~/.config/fontconfig ~/.config/fontconfig \ --bind ~/.cache/fontconfig ~/.cache/fontconfig --ro-bind ~/.Xauthority ~/.Xauthority \ --ro-bind /tmp/.X11-unix /tmp/.X11-unix --ro-bind /run/user/$UID/bus /run/user/$UID/bus \ --chdir ~ /bin/bash
其实还可以用来给别的发行版编译东西,取代我之前使用 systemd-nspawn 的方案。bwrap 在命令行上指定如何挂载,倒是十分方便灵活,很适合这种需要共享工作目录的情况呢。以后有需要的时候我再试试看。(好像一般人都是使用 docker / podman 的,但是我喜欢使用自己建立和维护的 rootfs,便于开发和调试,也更安全。)
和 bwrap 类似的工具还有 SELinux 和 AppArmor。它们是作用于整个系统的,Arch Linux 安装会很麻烦,对于我的需求也过于复杂。Firejail 是面向应用程序的,但是配置起来也挺不容易。bwrap 更偏重于提供底层功能而不是完整的解决方案,具体用法可以让用户自由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