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29
2011
4

使用 zsh 的 zpty 模块

Zsh 的模块真多呀,最初文档时知道有 ztcp 模块时已惊叹,最近又在邮件列表看到竟然有 zpty 模块,解决了困扰我良久的一个小问题。

会往终端输出彩色字符的程序都知道,如果输出的目的地不是终端,通常彩色转义字符是不需要的,比如重定向到文件,或者通过管道传给 grep 之类的程序。所以不少程序会有个--color=WHEN选项,你可以指定是程序自己决定,还是总是要彩色或者不要彩色。Linux 总是善于提供一堆选项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可是,除此之外,ls 还会根据输出目的地是不是终端来确定要不要一行显示多个文件名。更囧的是,只有办法强制 ls 一行显示一个文件名,却没有选项强制它把管道当成终端进行多栏显示。结果就是,当文件比较多时,ls | less会一行一个文件名,即使右边还有大把的空间。强制显示彩色也需要--color=always这么长的参数(而 tree 只需要-C就可以了)。

很早就想写个程序利用专门的伪终端来给 ls 的彩色多栏输出加上翻页器了。现在我终于把它实现了,而且简单很多:

ptyrun () {
  local ptyname=pty-$$
  zmodload zsh/zpty
  zpty $ptyname ${1+"$@"}
  if [[ ! -t 1 ]]; then
    setopt local_traps
    trap '' INT
  fi
  zpty -r $ptyname
  zpty -d $ptyname
}
ptyless () {
  ptyrun $@ | less
}

另外,这个用于 yaourt 查找时也是不错的 ;-)


2014年8月22日更新:采纳评论中的建议,使用管道取代了临时文件。另外,在 Dropbox 可以下载我的 zshrc

Category: shell | Tags: zsh
6
27
2011
14

令我失望的火狐,以及其它

火狐4正式版还没出来之前,我就很担心。一是因为好些扩展会用不了了,二是新的界面我不看好。现在已经到火狐5了。我觉得比3.6版本更好的地方却只有三点——速度更快、对标准的支持更好,以及标签页分组功能。

换火狐4,最主要的原因是换 Arch 了,源里面只有最新版。换到火狐5倒没什么。用户可见的改变可能只有标签栏和Chrome一样,在关闭后鼠标离开标签栏才会重新调整大小以方便连续关闭多个标签页。插件方面,装了个Add-on Compatibility Reporter,除了 Update Scanner 不能加新的页面外,尚未发现不能用的。

但是,看到这篇文章中写到火狐在Nightly7.0中去掉了地址栏的http://显示。即使复制URL时会加上,但这样使得把 http 改成 https 或者 ftp 都更麻烦了,而且,它从外观上破坏了 URI 的一致性。我想火狐是不会提供选项的,就像在前一篇文章里我说过火狐4的两个问题一样。只能靠插件了。

现在的火狐,一点点被Opera和Chrome同化,原有的我喜欢的特性一个个地需要依赖插件了。等到它和其它浏览器完全一样的时候,我不知道我还有什么理由去继续使用它了。插件?别提了,现在更新的速度太快,插件会一个接一个的不兼容,继续下去的话,最终连Chrome都不如。火狐已经没什么可期待的了。我现在只指望uzbl能够在我需要时取代火狐。

Ubuntu极力想推广自己,最后我离开了它。火狐在Chrome出现后推广的力度越来越强劲,看来我最终也只能离开它了。我注定是小众。不知道这是幸还是不幸。

To be popular or to be outstanding, it is a question.

2011年10月7日更新:关于地址栏的 URL,情况比预料的好一些,Mozilla 为其保留了一个选项。详见文章调教火狐地址栏

Category: 火狐 | Tags: 火狐
6
26
2011
3

使用 LD_PRELOAD 进行文件读写重定向

缘起

换Arch后,我把首选字体改成了这样:

  <match target="pattern">
    <test qual="any" name="family">
      <string>monospace</string>
    </test>
    <edit name="family" mode="prepend" binding="strong">
      <string>DejaVu Sans Mono</string>
      <string>文泉驿等宽正黑</string>
    </edit>
  </match>
  <match target="pattern">
    <test qual="any" name="family">
      <string>serif</string>
    </test>
    <edit name="family" mode="prepend" binding="strong">
      <string>DejaVu Serif</string>
      <string>文泉驿正黑</string>
    </edit>
  </match>
  <match target="pattern">
    <test qual="any" name="family">
      <string>sans-serif</string>
    </test>
    <edit name="family" mode="prepend" binding="strong">
      <string>DejaVu Sans</string>
      <string>文泉驿正黑</string>
    </edit>
  </match>

也就是说,DejaVu 的字体优先于文泉驿的,因为我觉得 DejaVu 的英文字体比文泉驿的好看。这一般没什么问题,除了某些PDF文件,不知道怎么搞的,不嵌入字体也就算了,字体名也奇奇怪怪弄得 evince 不认识。因为太奇怪,并且 evince 显示得更奇怪,我也不好像 KaiTi_GB2312→KaiTi 这样做字体替换了(其实应该用别名的,但当时不会)。想到一个很简单的办法是,让中文字体拥有更高的优先级。实践证明这样做有效。但是,我不希望为了几个乱码的PDF而更改我的全局字体配置。于是,基于 LD_PRELOAD 的解决方案出来了。

LD_PRELOAD 是什么?

LD_PRELOAD 是 Linux 动态链接器认识的一个环境变量(不知道其他系统是否支持)。我看的资料是这个Fun with LD_PRELOAD。原理很简单,使用自己的函数覆盖掉其它动态链接库的。因为 libc 对系统调用都有一个 wrapper,所以正常的程序都会“被骗”的。proxychains 这个让其它程序使用 socks/https 代理的程序的原理就是这个。

我的 hack

我想对指定程序(evince)重定向~/.fonts.conf的读取,所以准备覆盖open这个系统调用。按照从那个PDF的链接中找到的源码的方式,写出了最初的代码。结果用cat测试就失败了——原来还有个 manpage 没说的open64。继续测试,又发现对vi写文件时不起作用。于是加上了第三个要覆盖的函数creat

程序写好后,觉得光重定向一个文件的读写不好玩,稍稍扩展一下,支持配置就强大了。本来想学那个PDF提到的netjail一样用环境变量的。但又觉得不好设计,而且 C 语言真的写起来太麻烦了。于是想到了用 Lua 来配置。后来还想到用 Python 的,但很可惜,段错误了。

#include<stdarg.h>
#include<dlfcn.h>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string.h>
#include<limits.h>
#include<unistd.h>

#include<lua.h>
#include<lualib.h>
#include<lauxlib.h>

static int lib_initialized = 0;
static int (*orig_open)(const char*, int, mode_t) = 0;
static int (*orig_open64)(const char*, int, mode_t) = 0;
static int (*orig_creat)(const char*, mode_t) = 0;
static lua_State *L = NULL;
void lib_init();

void die(char *fmt, ...) {
  va_list args;
  va_start(args, fmt);
  vfprintf(stderr, fmt, args);
  va_end(args);
  fprintf(stderr, "\n");
  fflush(stderr);
  exit(-1);
}

static char* redirect(const char* file){
  int ret;
  const char *new;
  lua_getglobal(L, "redirect");
  lua_pushstring(L, file);
  ret = lua_pcall(L, 1, 1, 0);
  if(ret){
    fprintf(stderr, "取得重定向文件路径时出错了: %s\n", lua_tostring(L, -1));
    lua_pop(L, 1); /* 错误信息 */
    return (char*)file;
  }else{
    new = lua_tostring(L, -1);
    lua_pop(L, 1); /* 返回值 */
  }
  return (char*)new;
}

int open(const char* file, int flags, mode_t mode) {
  lib_init();
  file = redirect(file);
  return orig_open(file, flags, mode);
}

int open64(const char* file, int flags, mode_t mode) {
  lib_init();
  file = redirect(file);
  return orig_open64(file, flags, mode);
}

int creat(const char* file, mode_t mode) {
  lib_init();
  file = redirect(file);
  return orig_creat(file, mode);
}

void lib_init() {
  void *libhdl;
  char *dlerr;

  if (lib_initialized) return;

  if (!(libhdl=dlopen("libc.so.6", RTLD_LAZY)))
    die("Failed to patch library calls: %s", dlerror());

  orig_open = dlsym(libhdl, "open");
  if ((dlerr=dlerror()) != NULL)
    die("Failed to patch open() library call: %s", dlerr);

  orig_open64 = dlsym(libhdl, "open64");
  if ((dlerr=dlerror()) != NULL)
    die("Failed to patch open64() library call: %s", dlerr);

  orig_creat = dlsym(libhdl, "creat");
  if ((dlerr=dlerror()) != NULL)
    die("Failed to patch creat() library call: %s", dlerr);

  int ret;
  L = luaL_newstate();
  luaL_openlibs(L);
  char config[PATH_MAX];
  strcpy(config, getenv("HOME"));
  strcat(config, "/.openredir.lua");
  ret = luaL_dofile(L, config);
  if(ret){
    die("Error run ~/.openredir.lua");
  }
  lua_getglobal(L, "redirect");
  if(!lua_isfunction(L,-1)){
    die("Error run 'redirect' function in openredir.lua");
  }
  lua_pop(L, 1);

  lib_initialized = 1;
}

Makefile 如下:

CC=gcc
CFLAGS=-g -Wall -I/usr/include/lua5.1
LDFLAGS=-ldl -llua

.PHONY: all clean

all: openredir.so

openredir.so: openredir.o
    gcc -shared $< -o $@ $(LDFLAGS)

clean:
    -rm *.o

下面这个是配置文件,要放到~/.openredir.lua才行。

redirect = function(path)
  -- TODO use absolute and normalized path
  io.stderr:write('打开文件 ' .. path .. '\n')
  if path == '/' then
    return '/etc/issue.tty1'
  elseif path == '/home/lilydjwg/.fonts.conf' then
    return '/home/lilydjwg/tmpfs/fonts.conf'
  else
    return path
  end
end

示例:

>>> LD_PRELOAD=./openredir.so cat /
打开文件 /
Arch Linux \r  (\n) (\l)

不过使用时在LD_PRELOAD中最好使用绝对路径,因为某些程序会chdir()到其它地方去的。

最后吐槽下,Lua 里把路径转成 normalize 过的绝对路径都没有现成的函数,囧。。。


2014年11月23日更新:openredir 已经放在 GitHub 上了。

Category: Linux | Tags: C代码 fontconfig linux Lua
6
21
2011
3

Arch 休眠设置

之前因为更改分区把Ubuntu的休眠给弄坏了,现在来到Arch下近一个月了,才发现原来Arch的休眠也有问题——休眠成功了,但是再启动直接重新开始了。内核参数resume=/dev/disk/by-label/swap也加了。Google 一下,很容易就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个也要配置!

很简单,在/etc/mkinitcpio.confHOOKS数组里加上resume,然后重新生成 initramfs 即可:

sudo mkinitcpio -p kernel26

有点郁闷,竟然默认不支持,安装系统或者 pm-utils 时也没提示什么的。我之前还以为是内核的resume参数不支持通过磁盘标签指定呢。又找了下,wiki 里倒是有。但是每安装个软件都查查 wiki 也太累了吧,那样还不如回 Ubuntu 呢。

Category: Linux | Tags: arch linux
6
15
2011
33

让 Vim 在终端下和 GVIM 一样漂亮:gui2term.py 更新至 3.0 版

gui2term.py是我用Python写的一个脚本,用于给仅支持 GVIM 的配色方案添加256色终端支持。介绍文章以及截图可以看Dante的《强烈推荐-将gui配色转化为终端配色的vim插件-gui2term-py》以及muzuiget的《Vim终端配色转换工具》。

缘起

GVIM 比起终端版的 Vim 来,支持丰富的色彩,而且使用 RGB 表示,更易于编辑,所以有很多配色方案都是只适用于 GVIM 的。但很多人不甘心忍受终端下丑陋的 Vim,于是,如muzuiget的博文所述,有好几个插件都尝试让终端版 Vim 能够使用为 GVIM 写的插件。但是,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在 Vim 运行时动态转换配色的,估计有点影响启动速度。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是在 RGB 空间寻找最接近的终端色彩。这样造成的结果是,经常找到的颜色不是视觉上最接近的。甚至,在转换 spring 配色的时候,原本浅绿色的背景变成了灰色!

于是,我决定写一个脚本,永久性地为配色添加终端支持;同时,使用更好的算法来寻找最接近的颜色。所以,gui2term.py 是独立于 Vim 的 Python 脚本。所以,在最初的版本中我使用了 HSL 空间。没办法,不懂相关的色彩知识,只好凭感觉选择算法了。

更新

前天,我收到了一封来自 Eric Pruitt 的邮件。他建议我使用 colormath 这个库来寻找最接近的颜色。我看了下,发现 colormath 依赖于 numpy。我可不喜欢这么大的依赖。于是,我从 colormath 以及别的地方找出了需要用到的三个算法:RGB 空间到 XYZ 空间的转换、XYZ 空间到 CIELab 空间的转换,以及一个名为 delta_e_cie2000 的 delta 算法。

新的算法比原先的要好一些。我测试了三个配色(lilypink、spring、以及另外一个自己修改的)。其中,有两个的转换结果与 GUI 版更为接近(但是其中一个我更喜欢之前的算法转的),另外一个与原来的算法结果相同。

除此之外,我也更改了寻找 rgb.txt 的逻辑,因为不少人用的时候程序报告找不到 rgb.txt 文件。现在,gui2term.py 会首先尝试使用 locate 程序寻找 rgb.txt。

Category: Vim | Tags: python vim 配色
6
7
2011
0

GM 脚本:Ubuntu 中文论坛自动登录 & 展开代码

其实自动登录的部分很早就写了的,因为应用于同样的站点,所以就放一起了。

自动登录就不就了,据说是论坛一直就有的 bug。不过现在似乎好了,已经很少遇到需要重新登录的情况。代码展开嘛,是这样子的。Ubuntu 中文论坛支持使用[name]...[/name]的BBCode来调用 Geshi 插件进行语法高亮。不过高亮的代码却总是收缩起来,只能看到开头几行,要看完整的要么用滚动条,要么点击“展开”链接。Perl 的小骆驼书上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当程序超过一屏时,bugs 数量会突增。

// ==UserScript==
// @name           Ubuntu中文论坛自动登录
// @namespace      http://lilydjwg.is-programmer.com/
// @description    Ubuntu中文论坛自动登录
// @include        http://forum.ubuntu.com.cn/ucp.php?mode=login*
// @include        http://forum.ubuntu.com.cn/viewtopic.php*
// @include        http://forum.ubuntu.org.cn/ucp.php?mode=login*
// @include        http://forum.ubuntu.org.cn/viewtopic.php*
// ==/UserScript==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function(){
  setTimeout(function(){
    var links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a[onfocus]');
    if(links){
      var evt = document.createEvent("MouseEvents");
      evt.initMouseEvent("click", true, true, window,
			 0, 0, 0, 0, 0,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0, null);
      for(var i=0, len=links.length; i<len; i++){
        if(links[i].innerHTML == '展开'){
          links[i].dispatchEvent(evt);
        }
      }
    }
    if(document.querySelector('input[name=autologin]')){
      document.querySelector('input[name=autologin]').checked = true;
      document.querySelector('input[name=login]').click();
    }
  }, 1000);
}, false);

点击这里安装。可以到这个页面测试。

Category: 火狐 | Tags: GreaseMonkey javascript 火狐
5
28
2011
5

MediaWiki迁移记

前天我正式切换到了 Arch 下,接下来是繁杂的配置迁移工作,以至于这篇日志现在才写。

虽然之前已经完成了大部分配置,但刚切换到 Arch 下不久,还是发现还有太多的东西要配置。于是像往常一样打开火狐,试图访问自己的维基,看到连接失败的错误页面,才想起我的 MediaWiki 还没迁移过来了。于是先把别的放在一边,装 httpd 和 mediawiki。然后准备迁移数据。这时我更郁闷了:我把相关资料记在了 wiki 里。。。。

于是开始 chroot,进到原先的 Ubuntu 系统中,Apache 启动了,然后是 MySQL。果然悲剧无处不在,因为没经历正常的启动过程,upstart 罢工了。折腾半天,终于手动把 mysqld 跑起来了。原来的 wiki 一切正常,很顺利地找到这个链接。我打算在新 wiki 里使用 SQLite 取代 MySQL,少一个进程,而且省得什么时候服务器跑不起来了。本来还打算使用 nginx 取代 Apache 的,但是在虚拟机里配置失败了。

首先是导出原 wiki 的数据。到 MediaWiki 安装目录下执行类似下边的命令:

php maintenance/dumpBackup.php --full --uploads > wiki-backup.xml
tar -czf wiki-images.tgz images

然后把新 wiki 配置好,再导入数据:

php maintenance/importDump.php wiki-backup.xml
 
mkdir temporary
cp wiki-images.tgz temporary
cd temporary/
tar -xzf wiki-images.tgz
cd ../
mkdir tempimages
cp temporary/images/*/*/* tempimages
php maintenance/importImages.php tempimages

导入页面数据时速度很慢,和导出时形成鲜明对比,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入图片的过程很麻烦,但我不管了,反正有效。以上就是那篇文章上说的步骤。但是这个步骤是不完整的。尝试访问新 wiki,问题就出现了——

首先发现的是首页没改。这个在编辑历史里撒消下就可以了。

然后是统计数据被清零了。恢复后的首页赫然显示“目前已有0条目”。“最近更改”也没有了。在 maintenance 目录下可以找到很多脚本。我看名字选了几个运行:

php maintenance/initStats.php
php maintenance/initEditCount.php
php maintenance/rebuildrecentchanges.php

跑完之后那些统计数据就恢复了。

最后一个问题是:图片全部找不到了!我运行了几个维护脚本,都没效果。图片确实导入了,但是又找不到。无奈之下开始 Google。少顷,在 MediaWiki 官网上找到了答案

php maintenance/rebuildImages.php --missing

原来是要加个--missing参数。

至此,我的 wiki 终于恢复了。以前它一直正常时不觉得什么,这次没有在第一时间让其就绪,才终于知道,自己这两年的近 500 个页面的笔记实在是太有用了!

Category: Linux | Tags: mediawiki wiki
5
23
2011
51

MathJax:不错的数学公式显示引擎

我最初是在Mathematics - Stack Exchange这个网站上看到MathJax的使用的。当时我偶然发现StackOverflow底部还有一大堆 Stack Exchange 站点,就随便点了几个看看,然后就看到那些漂亮的数学公式,并发现它们竟然不是像维基百科那么用的图片!

不过因为我并不搞数学,一直没需求,所以一直也没尝试玩下 MathJax。前不久看到 Garfileo 的《基于 ASCIIMathML.js 的 is-programmer 博客数学公式书写及显示》一文,昨日又和 Fermat 聊起,才折腾了下。

先来测试几个公式:\(E=mc^2\),$$x_{1,2} = \frac{-b \pm \sqrt{b^2-4ac}}{2b}.$$

原来这个 \(\mathrm{e}^{- \mathrm{i} \pi} + 1 = 0\) 叫欧拉公式,今天才知道 -_-|||。

整个部署过程非常简单,加入以下脚本即可: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s://cdn.mathjax.org/mathjax/latest/MathJax.js?config=default"></script>

然后就是写 TeX 公式了,用\(\)括起来的是行内公式,用$$括起来的是自成一段的公式(术语叫什么我就不知道了)行间公式。

在公式上点右键还有些选项,包括选择使用 HTML+CSS 渲染还是 MathML 渲染、缩放、显示公式源码等。不过 MathML 的显示效果比较丑,而且诸如 Chrome 这些 Webkit 内核的浏览器还不支持。它会优先使用本地字体。我当然没有,于是它尝试使用网络字体。现代浏览器都会OK的,不过在火狐里,如果是本地文件(file://开头的),那么不能使用网络字体。这时候 MathJax 会使用图片代替。感觉挺智能的,而且还有各种模块和其的配置

MathJax 还支持在公式渲染之后再修改,我于是做了个简单的公式编辑器,可实时预览公式渲染的结果。有点郁闷的是,做这个网页时,相比公式处理部分,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了排版上。。。另外,这个网页在 Chrome 下竟然出错了,清除缓存后才正常。以前 Chrome 也出现过这个问题,但火狐基本没有(我只在火狐3.6时代意外关机后遇到过)。


更新:

公式编辑器加了新功能,可通过 URL 的 hash 部分传递公式代码(尝试点击本段的链接),修改后 URL 也会变化,以便分享。不过发现了 Opera 浏览器的一个特性:会自动将手工输入的 URL 中的\替换成/,造成公式错误(比较点击和手工输入此链接地址的区别)。

Category: Javascript | Tags: javascript tex 数学
5
17
2011
16

强大的Vim插件——CountJump

今天,vim_dev邮件列表里有人说Vim要不要内建camelCase的移动方式。于是一帮人在那里讨论。我平时都是用fU找到下一个字母U的方式在很长的camelCase变量里移动,所以并不怎么关心讨论的结果,但想看看他们到底怎么想的。然后就看到 Ingo Karkat 说到了他的camelcasemotion插件和CountJump插件。Ingo Karkat 这人最近我经常通信的,他给我的colorizer插件(vim.orggithub)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今天又来信了)。他还有个mark插件也很好用,同时高亮多个不同的单词/正则匹配的。

camelCase没太大的兴趣,所以我先没怎么看,看了CountJump的介绍,又见到这个在 patch 文件中跳转的插件,就下回来安装了,仔细读了帮助,才发觉,它可以实现我曾经希望有的功能。

下面开始正式介绍。首先,你得知道text-object是什么(不知道的童鞋请先:help text-object)。这个插件并不干实事,只提供了些函数,大体来说,完成了两类东西的自定义。其一是 patch 块这种区域,其二就是文本对象。定义的方式也很好,想简单,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想更强大,支持使用自定义的函数。

我曾经折腾 Javascript 时非常希望有这样一个功能,可以像使用ci"来更改"string"中的内容这样快速更改 Javascript 正则表达式/regex/双斜线里的内容。可惜 Vim 没有内建这种文本对象。现在有了CountJump,自定义一个易如反掌:

call CountJump#TextObject#MakeWithCountSearch('', '/', 'ai', 'v', '\\\@<!/', '\\\@<!/')

就这样一句命令,然后就可以像使用i"a'这样使用i/a/来表示 Javascript 正则表达式双斜杠的文本内容了。

CountJump的区域移动也不错,不过除了那个用于 patch 的我还真没想到好的使用实例,只弄了这个:

1 call CountJump#Motion#MakeBracketMotion('', 'b', 'e', '\<\w\|\l\@<=\u\|_\@<=\w', '\w\>\|\l\u\@=\|_\w\@=', 1)
2 for mode in ['n', 'o', 'v']
3   exec mode . 'map b [b'
4   exec mode . 'map e ]b'
5 endfor

这个和camelcasemotion的功能类似,使用becamelCase或者under_score中的单词中移动,不过很不完美,实际使用时有一些问题。

最后,有一个非常令我兴奋的是,这样定义的文本对象也被surround.vim支持!在 Javascript 中想把一个字符串字面值改成一个正则表达式?cs"/即可!不过有点遗憾的是,自定义文本对象的名字不能是中文字符,自定义的中文标点文本对象surround.vim也不支持。

Category: Vim | Tags: vim
5
13
2011
6

Cairo 初体验

其实我觊觎 Cairo 很久了。昨天看到这篇文章,就下决心试了下。

简单图形的绘制

这个确实很简单,随便从后文的参考资料处抄点代码过来即可:

static gboolean on_expose_event(GtkWidget *widget,
    GdkEventExpose *event, gpointer data){
  cairo_t *cr;

  cr = gdk_cairo_create(widget->window);

  cairo_set_source_rgb(cr, 0, 0, 0);
  cairo_set_line_width(cr, 1);

  cairo_rectangle(cr, 20, 20, 120, 80);
  cairo_stroke_preserve(cr);
  cairo_set_source_rgb(cr, 1, 1, 1);
  cairo_fill(cr);

  cairo_destroy(cr);

  return FALSE;
}

看函数名基本上知道是在做什么了。我需要一个半透明的矩形,于是查文档,找到cairo_set_source_rgba函数即可。那个 cr,我是折腾到最后才明白它代表了绘制的 context (环境/上下文);至于那个cairo_stroke_preserve,我最终弄明白 Cairo 的绘制方法后才明白的。不管是cairo_rectangle还是我后来用到的cairo_arc,都是“画”了一个路径。之所以要把“画”加上引号,是因为路径本身是看不到的。使用cairo_stroke来描绘路径,使用cairo_fill来填充,而后面带_preserve的版本,是说路径处理完了还留着,下一个操作继续用。我之前犯了个错误,把所有的矩形和圆的路径都画好了才绘制,结果矩形和圆之间有道连线,圆的半径也被画出来了。折腾好久才知道应该在每个路径完成后就绘制。

事件处理

翻了好久的GTK、GDK文档,还是没弄明白该怎么在鼠标拖动时绘制。Google 一下,才看到 Garfileo 的这篇文章,在兴奋之余很有郁闷,Garfileo 以前的 Cairo 相关文章我都收集了,可他为什么后来又换博客了呢。。。。

  gtk_widget_add_events(window, GDK_KEY_PRESS_MASK |
      GDK_POINTER_MOTION_MASK | GDK_BUTTON_PRESS_MASK | GDK_BUTTON_RELEASE_MASK);
  g_signal_connect(window, "button-press-event",
      G_CALLBACK(drawing_start), NULL);
  g_signal_connect(window, "button-release-event",
      G_CALLBACK(drawing_finish), NULL);
  g_signal_connect(GTK_OBJECT(window), "motion_notify_event",
      G_CALLBACK(drawing_move), NULL);

就这样就可以了。然后我就开始在每个motion_notify_event发生时画一遍,结果在画的时候图像不停地闪。问了下 gtalk 好友老猫,才知道原来只要在 expose 事件时画就好了,而图像改变后,调用下gtk_widget_queue_draw即可。至于为什么这样图像就不会闪,我至今还不清楚。

右键菜单

我需要在几种不同的选区之间切换。本来用 RadioButton 挺好的,但是我现在只会在 GtkWindow 或者 GtkDialog 里画图。后来就想到了右键菜单。查阅文档后就写出以下代码:

  menu = gtk_menu_new();
  menu_rect = gtk_menu_item_new_with_label("矩形");
  menu_circ = gtk_menu_item_new_with_label("圆形");
  menu_poly = gtk_menu_item_new_with_label("多边形");
  gtk_menu_shell_append(GTK_MENU_SHELL(menu), menu_rect);
  gtk_menu_shell_append(GTK_MENU_SHELL(menu), menu_circ);
  /* TODO 绘制多边形 */
  /* gtk_menu_shell_append(GTK_MENU_SHELL(menu), menu_poly); */
  g_signal_connect(menu_rect, "activate",
      G_CALLBACK(switch_to_rect), NULL);
  g_signal_connect(menu_circ, "activate",
      G_CALLBACK(switch_to_circ), NULL);
  g_signal_connect(menu_poly, "activate",
      G_CALLBACK(switch_to_poly), NULL);

  ...

  }else if(event->button == 3){
    gtk_menu_popup(GTK_MENU(menu), NULL, NULL, NULL, NULL, event->button, event->time);
  }

但是这样点右键时只会显示一个小小的白色小边,就像没有菜单项在里面一样。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求助于 Google,最后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了,原来还需要对menu调用gtk_widget_show_all。想想也是,对窗口调用gtk_widget_show_all只是把窗口里的东西全部显示出来了,但我这个右键弹出菜单不是在窗口里的呀。

一点题外话

因为要绘制多个图形,本来准备自己写个单链表的,刚写完 node 结构体,突然想到,GLib 里不是有各种数据结构吗?于是再查文档,找到 GSList,愉快地用上了。g_slist_foreach这个函数非常好用。

参考资料

Category: 编程 | Tags: cairo C代码 gtk

| Theme: Aeros 2.0 by TheBuckmaker.com